上海2015年9月11日電 /美通社/ -- 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簡稱“沙利文”)的最新研究報告《中國互聯網在線招聘市場研究》指出,2014年,中國在線招聘市場的規模接近50億元,幾乎是2010年的三倍。但自2013年起,在線招聘行業的增速開始減緩,規模增長趨于平穩。
在線招聘平臺主要為用戶(求職者、企業、獵頭等)提供招聘信息、線上人才庫、能力或性格測評和培訓等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平臺大多以網站形式呈現,主要分為以下3大類:以58同城為代表的分類信息網站;以智聯招聘為首的傳統綜合類在線招聘平臺;以及以拉鉤網和獵聘網為代表的新興在線招聘平臺。
用戶需求和互聯網的滲透推動了行業近年來的飛速發展
2008年金融危機后,企業大幅縮減開支。與傳統渠道的紙質招聘廣告相比,成本低廉的互聯網招聘開始受到企業雇主們的青睞。與此同時,互聯網平臺上招聘信息的集中、多樣和高透明度也不斷吸引著以白領和大學生為主的求職者。隨著招聘平臺人才庫的不斷擴充和職位發布數及瀏覽量的增加,互聯網招聘和求職的高效率逐漸體現。不斷增加的用戶需求催生出了以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為代表的第一代互聯網在線招聘平臺。
市場正愈加細分,個人用戶成為服務的重心
“第一代招聘平臺通過拼‘數量’來增加企業和求職者之間的匹配成功概率,隨著互聯網對招聘行業的滲透接近飽和,‘數量’的增長逐漸見頂。各大平臺開始把目光轉向提升人才庫的‘質量’,并針對不同類型的個人用戶,推出多元化的服務以提升自身用戶的活躍度和黏著度。”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昕博士指出。
1. 從“大而全”轉向“小而精”
沙利文研究發現,如今的互聯網招聘市場,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專注于某一特定領域。比如以拉勾網為代表的垂直行業招聘平臺。由于專注某一特定的行業,此類平臺比傳統“大而全”的招聘平臺能更有效地對接其專注領域的求職者和用人企業。
而某些在線教育平臺,尤其是在線職業教育平臺,可能將在某些細分領域成為招聘平臺的潛在競爭者。
2. 藍領招聘業務異軍突起
過去,在線招聘平臺的個人用戶大多為較早接觸互聯網的白領階層及大學生。隨著城鎮化的深入,農民工大量流入城市藍領階層。中國藍領階層的收入較低但人數龐大,很多人職位不穩定,換工作頻繁。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他們作為在線招聘手機端用戶的需求快速提升。
信息分類網站58同城和趕集網,利用自己在中小規模的服務型企業中的影響力,迅速占領了大部分藍領在線招聘市場。其他分類信息網站也開始利用各自的優勢涉足在線招聘,分一杯羹。
3. 引入獵頭,聚焦中高端人才招聘
針對中高端人才的招聘平臺也開始嶄露頭角。號稱“只給年薪10萬以上的人找工作”的獵聘網就是其中一員。與傳統招聘平臺相比,除了服務人群更有針對性外,此類平臺還嘗試引入獵頭來帶動中高端用戶的活躍度,同時試水高附加值的獵頭市場。
職場社交網絡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相比傳統招聘平臺,職場社交網絡向雇主展示了除求職者的職業信息以外的其他背景信息,如:職業網絡,他人的認可和評價,關注的話題和發表的文章等。這些都幫助企業更完整、準確地了解招聘對象。
大數據及分析將構成核心競爭力
為了更加精準、快速、有效地匹配職位與潛在候選人,未來在線招聘平臺對自身大數據的挖掘、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及速度將構成其核心競爭力。這不僅包括對求職者專業技能水平的評估,也包括對其軟技能的分析判斷。積累了大量信息的招聘平臺可以借助優秀的數據分析能力找出用戶數據背后的意義,幫用戶從海量的招聘及應聘信息中篩選出較佳的目標,提升招聘及應聘的成功率。
全球較大的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領英)已經開始行動:它先后收購了人力資源數據分析公司Bright.com和機器學習數據分析初創公司Newsle。目前在中國,大數據技術尚未在招聘行業中廣泛運用,隨著用戶對招聘效率以及精準度要求的不斷提升,引入數據分析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