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10月10日(ri)電 /美通(tong)(tong)社(she)/ -- 2015年10月10日(ri)是第24個世界(jie)精(jing)(jing)(jing)神衛生(sheng)日(ri)。近年來,隨(sui)著《精(jing)(jing)(jing)神衛生(sheng)法》頒布實施,我國已經逐步形成了全社(she)會重視精(jing)(jing)(jing)神衛生(sheng)事業的(de)氛圍,國家不斷加大(da)對(dui)精(jing)(jing)(jing)神衛生(sheng)領(ling)域(yu)的(de)投入(ru),通(tong)(tong)過(guo)改善精(jing)(jing)(jing)神衛生(sheng)機構(gou)條件,培(pei)養精(jing)(jing)(jing)神專科醫(yi)務(wu)人員等(deng)(deng)措施,提高精(jing)(jing)(jing)神衛生(sheng)服(fu)務(wu)整體水平。但(dan)是,由于經濟社(she)會快速(su)發展,生(sheng)活節奏明顯加快,心理(li)應激(ji)因素日(ri)益(yi)增加,抑郁癥(zheng)、焦慮癥(zheng)等(deng)(deng)常見精(jing)(jing)(jing)神障礙(ai)及心理(li)行為問題逐年增多,公眾對(dui)抑郁癥(zheng)、焦慮癥(zheng)等(deng)(deng)認知率低,社(she)會偏見和歧視廣泛存在,諱疾忌醫(yi)多,科學就診少(shao)。
為(wei)傳遞精(jing)神(shen)(shen)(shen)疾病(bing)預防、治療(liao)和(he)康(kang)復的知識,普(pu)及科學(xue)、正確的精(jing)神(shen)(shen)(shen)疾病(bing)治療(liao)及康(kang)復理念,由國家衛(wei)生(sheng)(sheng)計(ji)生(sheng)(sheng)委疾病(bing)預防控(kong)制局、國家衛(wei)生(sheng)(sheng)計(ji)生(sheng)(sheng)委宣傳司指導,健康(kang)報社、中華醫學(xue)會(hui)精(jing)神(shen)(shen)(shen)醫學(xue)分(fen)會(hui)攜手主辦、靈北公(gong)司支持(chi)的“精(jing)神(shen)(shen)(shen)衛(wei)生(sheng)(sheng)科普(pu)教育(yu)行(xing)(xing)動”在京(jing)啟(qi)動。首(shou)批來自全國的24位(wei)精(jing)神(shen)(shen)(shen)學(xue)科專家成為(wei)此次(ci)科普(pu)行(xing)(xing)動的特聘(pin)專家,各方將共同攜手開展(zhan)精(jing)神(shen)(shen)(shen)衛(wei)生(sheng)(sheng)科普(pu)教育(yu)行(xing)(xing)動,提高公(gong)眾(zhong)對(dui)精(jing)神(shen)(shen)(shen)障礙和(he)心理行(xing)(xing)為(wei)問題的認識、逐(zhu)步消(xiao)除社會(hui)歧視。
國(guo)家(jia)衛生計(ji)生委疾控局(ju)相關(guan)部(bu)門(men)領導(dao)(dao)、國(guo)家(jia)衛生計(ji)生委宣傳司(si)相關(guan)部(bu)門(men)領導(dao)(dao)、健(jian)康報社(she)社(she)長鄧(deng)海華、靈北公司(si)領導(dao)(dao)、國(guo)內(nei)知名精神學(xue)科的(de)專家(jia)、媒體(ti)等共同(tong)出席并見證了項目啟(qi)動,共同(tong)呼吁(yu)全社(she)會(hui)(hui)一起關(guan)注精神健(jian)康,努力(li)推動形成(cheng)理解、接(jie)納、關(guan)愛精神障礙患者的(de)社(she)會(hui)(hui)氛(fen)圍,促(cu)進公眾(zhong)心(xin)理健(jian)康,推動社(she)會(hui)(hui)和(he)諧發展。
1/4人群面臨精神健康困擾,抑郁癥將成較大健康問題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于今年7月14日發布的《2014年精神衛生地圖集》顯示,全世界每10個人中就有一人存在精神障礙[1]。全世界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面臨精神健康的困擾;而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中,約四分之三的患者得不到任何治療。到2030年,抑郁癥將成為全球較大的健康問題之一。世衛組織的研究也顯示,全球抑郁癥的年患病率約為11%。抑郁癥的疾病負擔已經位列全球疾病總負擔的第四位,預計2020年其疾病負擔僅次于冠心病,位居全球疾病總負擔第二位[2]。
在中國,各類(lei)情感障礙患者人數已將近9,000萬(wan)。世(shi)界衛(wei)生組織開展的一(yi)項以全球15個(ge)城(cheng)市為中心(xin)的合(he)作研究(jiu)結(jie)果顯示,中國上海(hai)綜合(he)醫院就診患者中抑郁癥患病比例達4.0%。
中華醫(yi)學(xue)會精神醫(yi)學(xue)分會主任委員(yuan)、北京大學(xue)第六醫(yi)院于欣(xin)教授說到:“雖然目前(qian)國內抑郁癥患(huan)者的確切數據難于統計,但其(qi)比(bi)例不(bu)會比(bi)發達國家低(di)很(hen)多(duo),尤其(qi)是近幾年,更(geng)呈增(zeng)長態(tai)勢。”
對于患者來說,因抑郁癥等精神障礙造成的誤工和工作效率低下產生的經濟損失,比疾病本身治療負擔更加巨大。一項“中國首次工作場所中的抑郁癥”數據調查報告顯示,70%的受訪者曾因為抑郁癥而請假中斷工作,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感到注意力集中困難而使工作效率低于平常水平。以2007年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聯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測算數據為例,中國抑郁癥一年總損失達513.7億元,其中直接用于醫療費僅為56.2億元。在歐洲,抑郁癥和超過7%的過早死亡有關,現在每年讓歐洲各國政府花費的資金超過920億歐元[3]。
抑郁癥等精神疾病規范診療理念函待普及
隨著(zhu)政府、媒體及各(ge)方的(de)大力(li)宣傳及相(xiang)關(guan)項目的(de)開展(zhan),抑郁癥等常見精神(shen)疾(ji)病(bing)的(de)認知情況在中國(guo)有了逐步好轉,但是“患(huan)者不(bu)自知,醫生也難識(shi)別”的(de)現狀(zhuang)還很(hen)不(bu)容樂觀。
“抑郁癥(zheng)患者中(zhong),只有(you)10%的人尋(xun)求幫助(zhu)(zhu),其(qi)中(zhong)一半到(dao)(dao)醫院看病(bing)(bing),這其(qi)中(zhong)又只有(you)2%~3%到(dao)(dao)精(jing)神(shen)科就(jiu)診,其(qi)他都(dou)認為自己患的是軀(qu)體疾病(bing)(bing)。”于欣教(jiao)授(shou)說,到(dao)(dao)精(jing)神(shen)科就(jiu)診的抑郁癥(zheng)患者只有(you)大約10%是首次(ci)就(jiu)醫,即承認自己得了抑郁癥(zheng),需要精(jing)神(shen)科幫助(zhu)(zhu)。其(qi)他都(dou)是多次(ci)在綜合醫院各(ge)科就(jiu)診,病(bing)(bing)情遷延(yan)不愈,最后轉診來到(dao)(dao)精(jing)神(shen)科。
與(yu)數量龐(pang)大的(de)患者(zhe)(zhe)形(xing)成鮮明對比的(de)是(shi),目前我國僅有精神科醫(yi)師(shi)2萬多(duo)名,專科醫(yi)療資(zi)源短時間內無(wu)法迅(xun)速增加,已成為目前公共(gong)衛生(sheng)建(jian)設面臨的(de)嚴峻問題(ti)。在臨床中,接觸抑(yi)郁(yu)癥患者(zhe)(zhe)第一關(guan)的(de)往(wang)往(wang)是(shi)社(she)區(qu)醫(yi)院(yuan)和綜合(he)醫(yi)院(yuan)的(de)醫(yi)生(sheng),但是(shi)由(you)于醫(yi)生(sheng)對抑(yi)郁(yu)癥的(de)識別(bie)率(lv)不高,導(dao)致患者(zhe)(zhe)經常被漏診。而抑(yi)郁(yu)癥患者(zhe)(zhe)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將(jiang)會導(dao)致抑(yi)郁(yu)癥慢(man)性(xing)化,或者(zhe)(zhe)發(fa)展成為較(jiao)難治性(xing)病癥,嚴重者(zhe)(zhe)還會出(chu)現明顯的(de)功能殘疾,甚(shen)至自殺行為。
公眾對抑(yi)郁癥(zheng)(zheng)的認(ren)(ren)識(shi)誤區還體(ti)現在用藥(yao)(yao)方面,認(ren)(ren)為即使(shi)患(huan)(huan)病,也可以(yi)通過自(zi)我調節控制抑(yi)郁癥(zheng)(zheng),而(er)不(bu)(bu)需要尋求專(zhuan)業醫生及藥(yao)(yao)物治(zhi)(zhi)(zhi)療(liao)。很多(duo)抑(yi)郁癥(zheng)(zheng)患(huan)(huan)者治(zhi)(zhi)(zhi)療(liao)依(yi)從性(xing)差,擔心吃藥(yao)(yao)成(cheng)癮或人會(hui)變傻,對藥(yao)(yao)物有恐(kong)懼心理。于欣教授表示:“抗(kang)抑(yi)郁藥(yao)(yao)物絕不(bu)(bu)會(hui)成(cheng)癮,一(yi)些抑(yi)郁癥(zheng)(zheng)患(huan)(huan)者出現腦(nao)部功能(neng)衰退,并不(bu)(bu)是(shi)藥(yao)(yao)物引起的,是(shi)疾病本身(shen)對大腦(nao)造成(cheng)的損(sun)害。抑(yi)郁癥(zheng)(zheng)不(bu)(bu)能(neng)拖(tuo)延、回避治(zhi)(zhi)(zhi)療(liao),拖(tuo)延時(shi)間越長,造成(cheng)的損(sun)害越大,經過合理治(zhi)(zhi)(zhi)療(liao),抑(yi)郁癥(zheng)(zheng)是(shi)能(neng)夠痊愈的。”
推進 終結抑郁癥等精神疾病認知診療誤區
2013年(nian)5月(yue)1日,《中華人民(min)共(gong)和國精(jing)(jing)神衛(wei)生法(fa)》正式實施(shi)。法(fa)規(gui)的(de)實施(shi),使精(jing)(jing)神障(zhang)礙(ai)(ai)患者的(de)合法(fa)權益得到了(le)進(jin)(jin)一步的(de)保障(zhang),但現實的(de)困境(jing)依(yi)然不容樂觀。今年(nian)6月(yue),《全(quan)國精(jing)(jing)神衛(wei)生工作(zuo)規(gui)劃(2015-2020年(nian))》發(fa)布。針對(dui)抑郁癥(zheng)等常見(jian)(jian)精(jing)(jing)神障(zhang)礙(ai)(ai),規(gui)劃指出2020年(nian)希望達成(cheng)的(de)“常見(jian)(jian)精(jing)(jing)神障(zhang)礙(ai)(ai)和心理行(xing)為(wei)問題防治(zhi)能力明(ming)顯提(ti)(ti)(ti)升。公眾(zhong)對(dui)抑郁癥(zheng)等常見(jian)(jian)精(jing)(jing)神障(zhang)礙(ai)(ai)的(de)認識和主動就醫意識普(pu)遍提(ti)(ti)(ti)高,醫療(liao)機構識別抑郁癥(zheng)的(de)能力明(ming)顯提(ti)(ti)(ti)升,抑郁癥(zheng)治(zhi)療(liao)率在現有基礎上提(ti)(ti)(ti)高50%。 ”為(wei)此(ci),規(gui)劃特別提(ti)(ti)(ti)出要“積極開(kai)展心理健康促(cu)進(jin)(jin)工作(zuo)、科普(pu)教育(yu)先行(xing) 。開(kai)展多種形式的(de)精(jing)(jing)神衛(wei)生宣傳,增進(jin)(jin)公眾(zhong)對(dui)精(jing)(jing)神健康及精(jing)(jing)神衛(wei)生服務的(de)了(le)解(jie),提(ti)(ti)(ti)高自(zi)我心理調適能力。”
“精神衛生科普教育行動”正是應規劃的要求應運而生。健康報社社長鄧海華表示:“該項目致力于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選拔知識全面、有社會責任感、熱心科普與公益事業、樂于奉獻的精神衛生科普專家,初步形成我國精神衛生疾病宣傳網絡。通過開展‘媒體訪談、院內患教、科普經驗交流會’等科普咨詢活動、科普咨詢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定期為公眾提供心理健康公益服務、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導、為精神障礙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專業心理衛生服務,從而進一步推進精神衛生防治工作深入開展。”
作(zuo)(zuo)為此次(ci)科普(pu)教育行動項目的(de)(de)支(zhi)持方,靈北中國大陸及(ji)香港地區總經(jing)理(li)柯嵩涵(han)表示:“作(zuo)(zuo)為一(yi)家(jia)擁(yong)有100年歷史的(de)(de)、專注于中樞(shu)神(shen)經(jing)系統(tong)疾病(bing)的(de)(de)全(quan)球性制藥公司,靈北公司大力支(zhi)持 ‘精(jing)神(shen)衛(wei)生科普(pu)教育行動’,這(zhe)也(ye)表明靈北公司致力于推動中國精(jing)神(shen)衛(wei)生事業(ye)發(fa)展,通(tong)過(guo)把更多專業(ye)人士聯合起來,為公眾提供精(jing)神(shen)疾病(bing)認知和治療的(de)(de)渠道,促進抑郁(yu)(yu)癥整體就醫率提高,幫助更多抑郁(yu)(yu)焦(jiao)慮患者擺(bai)脫(tuo)疾病(bing)的(de)(de)決(jue)心和信心。”
24位精神衛生科普專家名單
序號 |
專家姓名 |
工作單位 |
1 |
于欣 教授 |
北京大學(xue)第六醫院 |
2 |
司(si)天(tian)梅 教授 |
北(bei)京大學第六醫院(yuan) |
3 |
王剛 教(jiao)授 |
北京安定醫院(yuan) |
4 |
楊甫德 教授(shou) |
北京(jing)回龍觀醫院 |
5 |
魏鏡 教授 |
北京協和醫院 |
6 |
方貽儒 教授(shou) |
上海精神(shen)衛生中心 |
7 |
施(shi)慎遜 教授 |
上海精神(shen)衛生中心 |
8 |
賈(jia)福軍(jun) 教授 |
廣州精神衛生(sheng)研究(jiu)所 |
9 |
李(li)濤 教授 |
華西醫(yi)院心理衛生中心 |
10 |
李凌江 教授 |
中南大(da)學湘雅第二(er)醫(yi)院 |
11 |
王高(gao)華 教授 |
武漢大學人民醫(yi)院 |
12 |
徐一峰 教授(shou) |
上海精神(shen)衛生中心 |
13 |
許秀峰 教授 |
昆明醫學院(yuan)附屬(shu)第一醫院(yuan) |
14 |
陳巧(qiao)靈 教授 |
大連市第七(qi)醫院 |
15 |
李曉白 教授 |
中(zhong)國醫科(ke)大學附屬第(di)一醫院(yuan) |
16 |
季建林 教授 |
上海中山(shan)醫(yi)院 |
17 |
陸崢(zheng) 教授 |
上海同(tong)濟大學附屬同(tong)濟醫院 |
18 |
張克讓 教授 |
山(shan)西醫科大學第(di)一醫院 |
19 |
張寧 教授 |
南京腦科醫院 |
20 |
寧玉萍 教授 |
廣州(zhou)市精神病醫院 |
21 |
況利 教(jiao)授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di)一醫院(yuan) |
22 |
高成(cheng)閣 教授(shou) |
西安交通大學一(yi)附(fu)院 |
23 |
趙旭東 教授 |
上海(hai)東方醫院 |
24 |
姜文(wen)海 教授(shou) |
大慶(qing)市第三醫(yi)院 |
[1] 新華社,世衛組織稱全球一成人存在精神衛生障礙,2015-7-16
[2] WHO,
[3] 美(mei)通社(she),倫敦(dun)主辦(ban)與抑(yi)郁癥作斗(dou)爭(zheng)的全(quan)球峰會(hui),2014-11-26
圖片 -
圖片 -
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