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16年12月16日電 /美通社/ -- 當談起創新,在談些什么?人工智能?無人車?3D打印?VR?機器人?大數據、移動互聯網、IoT、智能化、工業4.0等高科技技術正在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及生活。檢測認證行業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可以有哪些“有質量”的創新?作為檢測認證行業“領頭羊” -- 全球領先的檢驗、鑒定、測試和認證機構SGS,又有哪些值得特別關注的創新動態?在過去的2016年,SGS中國借助先進技術理念和創新思維,持續創新檢測認證行業服務,為中國客戶和社會大眾創造新的價值。近日,SGS中國總結并解讀了今年的八個創新案例,看SGS如何以持續創新鑄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1. 智能化:大量面料樣品精準切割
中國已擁有世界較大規模的紡織業,紡織業產量已超過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對于紡織面料的質量檢測是控制面料及服裝品質的關鍵環節。傳統人工取樣耗時冗長成為效率改進的瓶頸,由SGS定制開發的上位機軟件和激光數字切割設備的結合成功實現了智能化精準切割,并可根據不同測試項目精準計算出樣品切割面積和切割圖形,集成切割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之間實現了相互數據傳輸和共享。智能化的應用使SGS面料樣品測試效率進一步提升。
2. 大數據:讓供應鏈及貨運透明化
如何防止貨物運輸途中失竊?如何預估貨物達到時間?如何對遠在外地的貨物的地理位置、運輸狀況、中斷時間等了如指掌?SGS提供一套縝密的數據分析、管理和監控解決方案,旨在識別和控制供應鏈上與貨物活動緊密相關的各個環節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它能夠采集并分析大量由感應器或公司現有的其他系統獲得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通過分析結論,做出優化當前績效的決策,削減不必要開支并取得更高效率和盈利能力。該創新使得供應鏈具有更高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此外,它具有的發送警報及運輸突發狀況監測功能,可提前預知風險,減少企業保險費和損失。
3. 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增材制造服務
3D打印汽車、飛機、醫療植入物……增材制造(3D打印)正在改變更多領域,作為工業技術的革命性提升和制造模式變革的代表,其是工業4.0及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概念,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高科技領域。增材制造正逐漸改變我們的世界,這聽起來非常振奮人心,但把設計理念轉變為現實并非看起來那么酷。如何保證3D打印機和材料工藝的性能?如何確保制作過程的可靠性?如何確保制造出的產品符合質量安全標準?SGS創新研發的增材制造服務,為增材制造這一朝氣蓬勃的行業提供涵蓋質量提升、工藝研發和技術支持等一系列高端服務,助力3D打印技術造福社會。
4. 移動互聯網:智能設備隨時隨地掌控企業環境狀況
“全球每年死亡人群的三分之一,與環境惡化有關。”國家對環境數據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民眾對環境數據開放和共享的呼聲越來越多,企業希望通過環境管理樹立企業良好形象,保護員工健康安全。環境數據量大、數據產生無規律,如何高效管理?SGS創新性的E-DATA環境數據管理服務使企業在不增加基礎設施、人力和時間成本下,洞悉發生的環境問題,準確及時地做出決策。不同于傳統的OFFICE辦公軟件的數據記錄和存儲方式,使用者無需安裝任何軟件,可隨時隨地通過智能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實時掌握所關注的環境數據狀況。另外,對于環境數據的高質量系統管理和數據挖掘,也為企業長期發展和重大決策提供關鍵性的環境數據支撐。
5. 測試技術自主革新:“靈活的”玻璃升降器疲勞測試系統
在中國,目前已經有超過80%的乘用車配備了電動玻璃升降器,而且這一比例還在繼續上升,玻璃升降器是汽車必不可少的安全部件,不同OEM對玻璃升降器都具有各自要求的測試標準,對檢測認證機構的測試技術和設備帶來挑戰。有沒有一個系統既可以滿足各OEM不同的測試標準要求,又同時具備足夠的穩定性,且操作簡單方便?SGS自主研發的玻璃升降器疲勞測試控制系統,使用單一傳感器控制玻璃的多個升降位置,自帶的步驟編輯器對循環步驟進行圖形化編輯,靈活應對了不同的測試標準要求。該系統的特點為簡單,可靠,擴展能力強,可適應多樣品平行測試及其它類似疲勞測試,已用于寶馬,路虎,通用等OEM及Brose等一級供應商的玻璃升降器系統測試。
6. 物聯網(IoT):電子電氣產品安規檢測的自動化及智能化
針對電子電氣產品(如:智能手機、移動電源、無人機及智能家居產品等)的安規檢測使企業滿足了政府法律法規、客戶合同、行業競爭及自身產品改進的需求。SGS自主研發并具有全部知識產權的創新性安規檢測自動化系統(STAS系統),將自動控制技術的理念應用到安規檢測,利用一個控制平臺與包括供電系統、各種測試儀器及外圍輔助裝置在內的各種設備建立連接和通訊,并將標準要求的測試方法、判斷邏輯及操作流程,編譯成機器語言,通過中央控制軟件,實現檢測指令收發、檢測數據采集及測試結果判斷的閉環控制與自動化操作。通過實現“機器與機器的通訊”,使電子電氣產品的安規檢測走向自動化、信息化及智能化。
7. 共享經濟模式:檢測技術和實驗室資源共享
互聯網+浪潮,正在改變和顛覆更多行業,繼網約車、短租、網約專家等,資源共享模式已滲透到各行各業,SGS創新兩大服務模式:CHEM2.0化學服務平臺、石化實驗室外包服務,以SGS實力強勁的化學實驗室、石化實驗室為依托,憑借一流的國際實驗室檢測水準,面向社會提供涵蓋實驗室建設、檢驗檢測、人員、培訓、咨詢、解決方案等一站式技術和資源共享,為企業組織降低經營成本,提升企業質量管理規范度和效率,節約社會資源。
在石化檢測服務領域,SGS在傳統的檢驗和測試服務外開發了實驗室外包的新型服務模式,石化實驗室外包服務包括實驗室整體外包、人員外包及合作經營三大模式。
8. 跨界合作:引領行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檢測認證行業以標準為尺,以誠信立世。截至2015年底,全國檢測認證機構3萬多家,行業從業人員超過90萬,但人才的培養卻缺乏系統性和標準化。為此,SGS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常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打造國內首個檢驗檢測認證學院——常州檢驗檢測認證學院,通過SGS定向班培養“科班”出身的檢測認證高技術型應用人才,促進行業教育走向系統化、專業化和標準化。此外,SGS還與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合作項目,與東華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等高校開展“SGS職場預備役”項目,為自身發展儲備高素質人才。
SGS創新在中國
SGS中國在行業中率先成立了專業的研發技術中心,建立較完善的技術研發體系,并在多個方面響應國家號召,引入國際先進的服務理念,創造出新的服務模式和創新模式,更好的為客戶服務。順應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浪潮,目前SGS在中國市場的持續創新包括供應鏈上游服務、電子商務、智能產業、新興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新材料和汽車、金融業、能源環保等多項服務,為SGS在中國持續增添了年輕活力。
SGS積極推動內在驅動創新。無論是技術推動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及跨界合作創新,或者構建新的價值網絡,SGS的創新源自企業組織內部需求的驅動。在公司內部,SGS在中國積極建立“創新文化”,成立創新委員會,并發布“創新獎勵政策”鼓勵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挑戰陳規、銳意進取,為員工的自主創新提供平臺和資源的支持。公司的目標計劃是每年不低于50%的營業收入來源于近三年內提出的創新項目和新產品。同時公司鼓勵各部門在成本節約、流程改善、效率提高、員工滿意度提升等方面開展創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