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12月27日電 /美通社/ -- “癌中之王”肺癌盤踞中國癌癥榜單之首,5年生存期不足10%。日漸攀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沉重的疾病醫療負擔,解決經濟困難患者藥品可及性問題,究竟路在何方?昨(zuo)日(ri),中華慈善總會“易”路慈(ci)心(xin)“易瑞沙慈(ci)善援(yuan)助項目”十周(zhou)年(nian)總結會(hui)議在京(jing)舉行,來自(zi)中華慈善總會(hui)、各(ge)地方慈善會(hui)、阿斯利康中國、項目(mu)醫(yi)務志愿者及(ji)部(bu)分患者代表共(gong)計250多人齊聚京(jing)城參加本次會(hui)議,共(gong)同見證項目(mu)十年(nian)來不(bu)斷(duan)援助(zhu)患者應用創新靶向(xiang)治療(liao)藥物后創下(xia)的生命(ming)奇跡。迄今為(wei)止,已有4萬余名肺癌患者從項目(mu)中受益(yi)。
慈善援助項目惠及4萬余人,給予患者支撐的力量
“易(yi)瑞(rui)沙(sha)慈善援助(zhu)項目(mu)(mu)”是中華慈善總(zong)(zong)會(hui)針(zhen)對一些因經濟原因無法繼續(xu)接受治(zhi)療的(de)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huan)者開展的(de)醫(yi)療救助(zhu)項目(mu)(mu)。自2006年11月(yue)中華慈善總(zong)(zong)會(hui)與(yu)阿斯利(li)(li)康中國(guo)正式簽署(shu)“易(yi)瑞(rui)沙(sha)慈善援助(zhu)項目(mu)(mu)”協(xie)議(yi)以(yi)來,項目(mu)(mu)至(zhi)今已(yi)成功運(yun)行10年。截至(zhi)2016年12月(yue),項目(mu)(mu)已(yi)在全(quan)國(guo)30個(ge)(ge)省、市、自治(zhi)區(qu)設(she)立了(le)61個(ge)(ge)發(fa)放(fang)點,阿斯利(li)(li)康作為項目(mu)(mu)捐(juan)贈(zeng)方,至(zhi)今捐(juan)贈(zeng)的(de)藥品(pin)價值高(gao)達105.03億元人民(min)幣,藥品(pin)發(fa)放(fang)總(zong)(zong)價值達103.66億元人民(min)幣,經濟困難的(de)肺癌患(huan)者申(shen)請總(zong)(zong)人數達48330人,成功得到(dao)援助(zhu)的(de)患(huan)者已(yi)達到(dao)43484人。
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王樹峰在會上說:“中華慈善總會把大病救助作為重要業務,給予高度重視。10年前,面向一些因經濟原因無法繼續接受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我們攜手阿斯利康設立‘易瑞沙慈善援助項目’,開展醫療救助工作,目標是讓這些患者能得到持續有效的治療。10年后,4萬多名患者從中獲益,通過慈善援助項目,幫助大病患者,為我國扶貧攻堅貢獻力量,在共建‘健康中國’中發揮作用。”
作為“易瑞沙慈善援助項目”的捐贈方,阿斯利康中國黃彬副總裁在會上表示:“肺癌是阿斯利康最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核心治療領域。我們與中華慈善總會攜手建立‘易瑞沙慈善援助項目’的初衷,就是希望在為中國千千萬萬肺癌患者提供卓有成效的治療手段的同時,還能切實減輕他們的支付壓力,讓更多患者受益。未來,我們還將通過在肺癌領域持續的研發投入,為患者帶來更多更有效的創新藥物,讓肺癌真正成為一種‘慢性病’;相信在(zai)政(zheng)府、社會組織(zhi)、醫療機構、企業及全(quan)社會的共同(tong)關(guan)注下,我(wo)們可以最終戰勝肺(fei)癌,給肺(fei)癌患者一(yi)個(ge)更加美好的未來(lai)!”
分子靶向治療突破5年生存“魔咒”,慈善援助項目造福困難患者
由于人口老齡化、吸煙、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影響,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成為中國第一大癌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傳統化療方案已達瓶頸,療效有限,且伴有明顯的毒副作用,例如惡心、嘔吐、脫發、白細胞減少等,同時,患者需要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進一步加重了醫療負擔,對于經濟困難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近十年來,基于基因分型的分子靶向治療已成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治療的新趨勢。作為第一代選擇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EGFR-TKI),易瑞沙對于 EGFR 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療效顯著,與傳統的化療方案相比,可使 EGFR 突變陽性的肺癌患者總生存期延長1年[1],且毒(du)副作用小,可明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liang)。
64歲佟姓患者代表在會議現場說:“2006年我就被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當時醫生說我的生命只有6個月,當時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對生活充滿絕望,感覺人生已經走到了盡頭……幸運的是,后來我得到了‘易瑞沙慈善援助項目’的援助。”“通過項目,我對中華慈善總會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們救助了很多經濟上面臨困境的患者。現在我已服用易瑞沙8年,無論是身體狀況還是精神狀態都非常好,生活質量有著顯著的提高,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樣,我真心感謝他們。如果沒有項目的幫助,沒有易瑞沙,我不會活到現在。癌癥雖然可怕,但是要有信心,我希望所有其他與我境遇相似的肺癌患者,都有機會加入到‘易瑞沙慈善援助項目’中來,一同戰勝癌癥,突破5年生存的‘魔咒’,重新恢復美好的生活。”佟患者再次表示。
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指出:“對比傳統的放化療治療手段,分子靶向藥物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這些藥物價格也相對較貴。慈善援助項目能夠讓那些經濟困難或者因病致貧的肺癌患者也有機會用上創新靶向藥物治療或持續治療,挽救了更多的肺癌患者及他們的家庭。未來隨著靶向藥物研發的不斷進步,在肺癌治療方面,會有更多靶向藥物進入臨床,肺癌患者基于各種靶向藥物的治療效果會越來越得到改善,真正成為一種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
[1]Takano T, et.al., EGFR mutations predict survival benefit from gefi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patients treated before and after gefitinib approval in Japan. J ClinOncol. 2008 Dec 1;26(34):55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