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7年9月2日電 /美通社/ -- 在天津開發區8月3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泰達科技集團就科技招商、專業化園區建設和第四屆泰達創業大賽推進情況等方面做了具體介紹。目前重點建設的智能無人裝備大街已成功吸引公司入駐,成為了國內領先的專業化園區。
2017開年以來,科技集團貫徹落實科技招商四個一批工作要求,圍繞大健康、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四個行業開展科技招商和渠道建設工作。截至7月底,新增完成工商注冊企業239家,注冊資金總計15.2億元。其中1億及以上2家、5000萬以上12家、1000萬以上49家、500萬以上85家。北京項目15家,注冊總額1.2億元。
已注冊的企業中包括以國內首家專門基于用戶社交網絡構建風控體系的信息服務公司天津有信而立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項目;以依托俄羅斯海洋領域的一線專家成立的海之星(天津)海洋高新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高端裝備產業重點項目;以央企上市公司中國核電集團投資設立的中核濱海(天津)質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重點項目;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牽頭成立的國開(天津)綠色園區研究院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項目等。
科技集團重點跟蹤在談項目幾十家,儲備了一批潛在項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智能裝備、科技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的多種行業,拓展了包括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一批重點渠道。成功組織了“2017泰達‘一帶一路’海洋高端技術論壇”、 “2017醫療器械歐美法規及測試論壇”、 “第二屆泰達創新藥物發展與合作論壇”、“中信泰達創新論壇”等大型活動,提升了泰達品牌在行業內的知名度。
為順應孵化器日益專業化、垂直化、差異化趨勢,科技集團提出了探索專業化園區發展模式,結合開發區科技產業資源,確定了重點發展智能無人裝備大街、大健康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四大專業化園區,從載體、產業鏈配套環境、政策、平臺、團隊五個方面加大建設力度,加強企業間的關聯程度,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分工協作,構筑企業發展共享平臺,實現規模經濟及產業整體競爭優勢。
根據發展規劃,目前重點建設的智能無人裝備大街、大健康產業園已初見成效。
泰達智能無人裝備大街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以泰達智能無人裝備產業園為基礎,建設泰達智能無人裝備的研發試產基地;另一部分在泰達智能產業區內規劃建設智能無人裝備規模生產及應用示范基地;同時建設試飛機場空間、水下測試空間、無人車測試區等測試試驗基地。
目前泰達智能無人裝備產業園已成功吸引了一批平臺型公司、整機制造公司以及面向關鍵技術、零部件的研發公司,形成了商用無人機、水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以及相關配套企業等產業鏈條;并且與“天河”產業園、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合作,聚集了一批面向具體行業應用的集成解決方案公司,已成為國內領先的擁有創新研發平臺、整機組裝平臺、數據應用平臺布局的專業化園區。
前不久,在素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紅點獎”頒獎典禮上,園區兩家單位 -- 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與天津七一二通信廣播有限公司聯合設計、制造的白鯊MAX斬獲了2017年紅點產品設計大獎,成為全球首款榮膺紅點大獎并被德國埃森紅點設計博物館第一個永久收藏的水下機器人。天津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先后開發了世界上精度較高的步態識別系統、我國第一臺遠距離虹膜人臉一體化識別系統、第一款具有虹膜識別身份驗證功能的智能手機,并推出了細分行業可靠性較高的視頻探煙探火產品,目前已實現協議融資8400萬元。由園區企業天津海之星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組織的“泰達‘一帶一路’海洋高端技術論壇”吸引了來自俄羅斯與海洋相關的政府機構、研究所、大學以及中國工程院、國家海洋局、中國商務部、國內多位知名專家和企業家等近400人到訪泰達。
接下來科技集團將采用科學規劃研發試產基地、規模生產及應用示范基地,建設測試試驗基地;做強區內已形成規模的民用無人機、水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產業,吸引地面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新技術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落戶形成產業鏈條;組建“泰達智能無人裝備技術及產業創新聯盟”,成立“泰達智能無人裝備發展專家委員會”;建設市場化運營的綜合性研發及產業孵化平臺;建立智能裝備產業基金等多種手段,打造智能無人裝備產業完整的發展鏈條,將智能無人裝備大街建成開發區乃至天津市的一張名片。
圍繞醫療器械、生物藥、醫藥貿易等三大細分產業建設的泰達大健康產業園,擁有包括生物醫藥研發大廈在內的多處自營、整租或合作運營的園區,總面積近20萬平方米。多數已完成電力、上下水、蒸汽設備、實驗室平臺等基礎設施和硬件設施的專業化配置改造。同時,以解決企業專業化需求為目的,科技集團匯集和引進了一批在新藥研發、試驗檢測、公共實驗室、儀器共享等領域內處于龍頭地位的技術服務平臺;以及專注于藥監審批指導、注冊咨詢及認證咨詢、知識產權咨詢、CRO、生物醫藥基金、產業聯盟、環評、生物醫藥廠房設計等領域的專業服務機構,有效提升行業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截止目前,已有7家醫療器械企業實現產值過億元,以賽諾醫療、索瑪科技、中新科炬等為代表的介入類和診斷類公司,正在以營業收入年增長61%的速度快速擴張。
本屆泰達創新創業大賽以“智聯產學研、融通京津冀”為主題,以企業需求導向、瞄準京津冀、依托三地龍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新平臺優勢資源,達到發掘創新項目、發現創新人才、交流雙創資源、區域協同創新的目的。
大賽從年初開始進行賽題需求的征集,出題企業包括五八趕集、獵聘網、國家病毒應急處理中心、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博邁科海洋工程、漢海環保等十家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區內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行業龍頭企業及科研機構。大賽于5月11日和7月7日分別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和泰達雙創示范區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及啟動儀式。
大賽報名于8月初截止,共吸引來自全國各地2575支團隊報名,最終完成方案提交1066個。在報名團隊中,天津832支,北京588支,河北114支,合計占比60%;在校學生占比56%,在職人員占比33%;碩士以上占比16%;本科以上占比67%。在提交的1066份方案中,智能制造行業占比57%,信息技術行業占比43%;各賽題分布整體均衡。
經過大賽組委會和出題企業的初賽篩選,共有100個參賽團隊入圍大賽復賽。接下來,大賽組委會將組織入圍復賽的團隊赴出題企業參觀、與企業技術人員面對面交流、共同細化完善課題解決方案。9月底將舉辦大賽復賽,每道賽題遴選出一名優勝者,最終進入11月底在天津開發區舉行的大賽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