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2017年10月4日電 /美通社/ -- 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基金會 (Nobel Foundation) 于10月(yue)2日宣布,洛克菲勒大學 (Rockefeller University) 生物學家邁克爾-楊 (Michael W. Young) 因為發現了晝夜生理節律的分子機理(控制著調節睡眠、飲食行為和新陳代謝的生物鐘),而成為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他與布蘭戴斯大學 (Brandeis University) 的杰弗里-霍爾 (Jeffrey C. Hall) 和邁克爾-羅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 共同獲得此獎。
楊利用遺傳學來發現擾亂黑腹果蠅能(neng)力(li)的基因(yin)突變,根(gen)據不斷變化(hua)的環境適當(dang)地調(diao)節(jie)其內部(bu)生物鐘(zhong),進(jin)而發現(xian)(xian)了它們的生化(hua)機(ji)理(li)。果蠅身上發現(xian)(xian)的生物鐘(zhong)被證明在(zai)整(zheng)個動物王國(guo)得(de)以(yi)保留,提(ti)供(gong)了有(you)關大腦如何將環境誘因(yin)轉(zhuan)化(hua)成行(xing)為改變的見解(jie)。他的工作對理(li)解(jie)人類睡眠障礙、時(shi)差機(ji)理(li)和上夜班挑戰有(you)直接影(ying)響。
楊的(de)(de)實(shi)驗室(shi)目前正在評估有(you)(you)節(jie)(jie)律的(de)(de)基(ji)因(yin)和(he)蛋白質活動是如(ru)何在失眠(mian)和(he)抑郁癥患者的(de)(de)細胞中建立的(de)(de)。除了其它發現(xian),這項工(gong)作最近(jin)還發現(xian)了一種可減緩人(ren)類生(sheng)物鐘(zhong)(zhong)的(de)(de)常(chang)見突變。帶有(you)(you)這種基(ji)因(yin)“夜貓子變體”的(de)(de)人(ren)有(you)(you)著較(jiao)長的(de)(de)生(sheng)物鐘(zhong)(zhong),這讓他們(men)難以跟上24小時循(xun)環(huan)的(de)(de)正常(chang)節(jie)(jie)律。
洛克菲勒大學校長理查德-利夫頓 (Richard P. Lifton) 表示:“我很高(gao)興諾貝爾基金會把獎項授(shou)予(yu)邁克(Mike,邁克爾的(de)簡稱(cheng)),認可他在晝夜生理節律方面的(de)開(kai)創(chuang)性工作(zuo)。邁克和他的(de)同事得到(dao)的(de)發現提供了有關大腦響應(ying)環境誘(you)因分(fen)子機理的(de)見(jian)解,這是(shi)一個意義深遠的(de)進步。諾貝爾獎是(shi)對科學(xue)成就的(de)較高(gao)認可,我認為沒有人(ren)比邁克更(geng)應(ying)該(gai)獲得此獎。”
理查德和珍妮-費舍爾 (Richard and Jeanne Fisher) 教授、基因實驗室 (Laboratory of Genetics) 主管楊是洛克菲勒大學第25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除了楊,還有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洛克菲勒大學的現任教員,他們分別是:羅德里克-麥金農 (Roderick MacKinnon)(2003年)、保羅-納斯 (Paul Nurse)(2001年)、保羅-格林加德 (Paul Greengard)(2000年)、甘特-布洛貝爾 (Gunter Blobel)(1999年)和托斯坦-威澤爾 (Torsten Wiesel)(1981年)。
楊于1971年獲得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生物學本科學位,1975年獲得該校遺傳學博士學位。繼完成斯坦福大學醫學院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生物化學博士后工作之后,他在1978年被任命為洛克菲勒大學助理教授,成為洛克菲勒大學研究員計劃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Fellows Program) 的(de)一部(bu)分。楊(yang)在1984年被任命為(wei)副教(jiao)授(shou)(shou),1988年被任命為(wei)教(jiao)授(shou)(shou),2004年被任命為(wei)負(fu)責學術事務(wu)的(de)副校(xiao)長以及(ji)理查(cha)德和珍妮-費舍爾教(jiao)授(shou)(shou)。
1987年至1996年,楊是(shi)(shi)霍華德-休斯醫(yi)學(xue)(xue)研究所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的(de)一名研究人員(yuan)。他現(xian)在是(shi)(shi)美(mei)國國家科學(xue)(xue)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成員(yuan)和美(mei)國微生(sheng)物(wu)(wu)科學(xue)(xue)院 (Americ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院士。楊獲(huo)得(de)過2013年邵逸夫生(sheng)命科學(xue)(xue)與醫(yi)學(xue)(xue)獎(jiang)(jiang) (Shaw Prize in Life Science and Medicine)、2013年威利(li)生(sheng)物(wu)(wu)醫(yi)學(xue)(xue)科學(xue)(xue)獎(jiang)(jiang) (Wiley Prize in Biomedical Sciences)、2012年馬斯利(li)獎(jiang)(jiang) (Massry Prize)、2012年加拿(na)大蓋爾(er)德納國際獎(jiang)(jiang) (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2011年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jiang)(jiang) (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以及2009年彼得(de)和帕特麗夏-格魯伯基金會神經科學(xue)(xue)獎(jiang)(jiang) (Peter and Patricia Gruber Foundation Neuroscience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