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4月3日 /美通社/ -- 臨近清明,多地紅十字會和有關公益組織紛紛開展人體(器官)捐獻的紀念活動,緬懷紀念平凡而高尚的人體器官捐獻者。3月31日,在中國紅十字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支持下,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主辦的“2019年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暨宣傳普及活動”在重慶西郊福壽園和璧山區文化藝術中心隆重舉行。活動以“生命如花 -- 我們需要每個人”為主題,相關領導(dao)以及(ji)各(ge)界代表400余人出席。活動(dong)獲得了社(she)會各(ge)界廣泛關注,并將遺體器官捐獻理念宣傳普及(ji)得更加(jia)廣泛。
上(shang)海西(xi)郊佘山(shan)腳下的(de)福壽園人(ren)文紀(ji)念(nian)公園里,坐(zuo)落著上(shang)海市(shi)(shi)紅十字遺體(角(jiao)膜)捐(juan)獻(xian)紀(ji)念(nian)廣(guang)(guang)場。廣(guang)(guang)場的(de)名(ming)錄(lu)碑上(shang),鐫刻著1981年以(yi)來(lai),上(shang)海市(shi)(shi)歷年遺體(角(jiao)膜)捐(juan)獻(xian)者(zhe)的(de)名(ming)字。自廣(guang)(guang)場建成之日起,瞻仰、緬(mian)懷者(zhe)絡繹(yi)不絕。
福(fu)壽(shou)園(yuan)國際(ji)集團參加遺(yi)體(ti)捐(juan)獻(xian)(xian)事業(ye)項(xiang)目(mu)已有(you)17年,從2002年上海福(fu)壽(shou)園(yuan)人文紀(ji)(ji)念(nian)公(gong)園(yuan)落成(cheng)(cheng)全(quan)(quan)國第一(yi)座(zuo)遺(yi)體(ti)捐(juan)獻(xian)(xian)者(zhe)紀(ji)(ji)念(nian)碑之日開始,每年的3月(yue)1日都成(cheng)(cheng)為全(quan)(quan)上海、全(quan)(quan)社會共(gong)同紀(ji)(ji)念(nian)遺(yi)體(ti)(角膜)捐(juan)獻(xian)(xian)實現者(zhe)的紀(ji)(ji)念(nian)日,更成(cheng)(cheng)為宣傳遺(yi)體(ti)捐(juan)獻(xian)(xian)事業(ye)最(zui)好(hao)的平臺之一(yi)。
十幾(ji)年來,福(fu)壽園通(tong)過樹紀(ji)念碑、辦紀(ji)念活動、建紀(ji)念館、開通(tong)紀(ji)念網站、成立(li)專(zhuan)項基(ji)金……積(ji)極參與到遺體(ti)(ti)捐獻(xian)(xian)事業的(de)宣傳推廣工作(zuo)之中,讓遺體(ti)(ti)捐獻(xian)(xian)者這一群體(ti)(ti)得到了(le)(le)全(quan)社(she)會、全(quan)民眾(zhong)的(de)了(le)(le)解、尊重與敬佩。
大愛崇高 上海先行
自愿(yuan)無償捐獻遺體、器官是(shi)一項(xiang)崇高的行為(wei),具(ju)有特殊的精神文明屬(shu)性(xing)。
遺體捐獻保障(zhang)了醫學(xue)教學(xue)的(de)開展,對醫療(liao)事業貢獻巨大(da)。而器官捐獻能(neng)(neng)讓器官功能(neng)(neng)衰(shuai)竭的(de)病人獲得(de)新生,從(cong)另一種(zhong)意義上使逝者的(de)生命得(de)以存續。這個過程(cheng)中不僅傳(chuan)遞著(zhu)愛心與(yu)溫情,更檢驗著(zhu)一個國家文明與(yu)法治的(de)成熟度。
自(zi)1982年開始,上(shang)(shang)海(hai)市(shi)紅十字會于全國(guo)率先開展遺體捐(juan)獻(xian)工作,在全市(shi)19個區(qu)(縣)建(jian)立(li)(li)了(le)(le)27個遺體捐(juan)獻(xian)登記站(zhan),在6所(suo)醫學院校(xiao)設(she)立(li)(li)了(le)(le)上(shang)(shang)海(hai)市(shi)紅十字遺體捐(juan)獻(xian)登記接受(shou)站(zhan),在4家醫院設(she)立(li)(li)了(le)(le)上(shang)(shang)海(hai)市(shi)紅十字眼庫(ku)。并于2001年3月1日起,施行了(le)(le)全國(guo)第一部(bu)地方性法規《上(shang)(shang)海(hai)市(shi)遺體捐(juan)獻(xian)條例》。
37年來(lai),上海(hai)市(shi)遺體捐(juan)獻工作取(qu)得了重大進(jin)展。社會(hui)影響(xiang)不斷擴大。截(jie)至(zhi)2018年底(di),已累計登記51912人(ren)(其(qi)中遺體41415人(ren),角膜10497人(ren)),累計實現捐(juan)獻11546人(ren)(其(qi)中遺體10841人(ren),角膜705人(ren)),均約占全國的三(san)分之一。可以說,在全社會(hui)弘揚了“人(ren)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倡導(dao)了移風易俗的社會(hui)新風尚(shang)。
奉獻之碑 眾人仰望
早(zao)在2002年(nian),福壽園就開始參與上(shang)(shang)海市的(de)(de)遺(yi)體(ti)捐獻(xian)事業。為記載和頌揚為移風(feng)易俗、樹立社(she)會文明風(feng)尚的(de)(de)遺(yi)體(ti)捐獻(xian)者,福壽園在上(shang)(shang)海市紅十字會的(de)(de)全(quan)力支持和指導下,設(she)計制作(zuo)了(le)上(shang)(shang)海乃(nai)至全(quan)國第(di)一座遺(yi)體(ti)捐獻(xian)者紀(ji)念碑及紀(ji)念廣場。
2002年(nian)(nian)3月(yue)1日,一個占(zhan)地超過500平(ping)米的(de)戶外紀念廣(guang)場在福(fu)壽園人文(wen)紀念公園內落成,主紀念碑(bei)體(ti)由鏤空的(de)男女人型組成的(de)藝術雕像構成,并(bing)樹(shu)立了(le)3座兩米高的(de)“石書”,其(qi)上鐫刻著自1981年(nian)(nian)起(qi)至2001年(nian)(nian),上海市2180名(ming)遺體(ti)捐獻實現者的(de)名(ming)字。
整(zheng)個雕(diao)塑(su)組合寓(yu)意奉獻(xian)者(zhe)獻(xian)出自己所(suo)有的(de)一(yi)切,但(dan)留下(xia)了(le)精神(shen)財富,奉獻(xian)美德充溢與天地(di)之間(jian),恰如當(dang)年(nian)謝(xie)麗娟會長所(suo)寫(xie)的(de)提詞“精神(shen)與日月同輝 愛(ai)心與天地(di)共存(cun)”。
從1981年的4個姓名,到今(jin)天11座石碑(bei),累計鐫刻(ke)9892個名字。這片(pian)奉獻(xian)之碑(bei),始終在無聲詮釋著捐獻(xian)者對生(sheng)命最后歸(gui)宿的理解,令人肅然(ran)起(qi)敬。
每年,社會(hui)各界人士特別是醫(yi)務工作者(zhe)、醫(yi)學(xue)生、青少(shao)年、遺體器官捐獻志愿(yuan)者(zhe)以及實現者(zhe)家屬等(deng),有近(jin)40萬人次來到紀(ji)(ji)念廣場(chang)進行緬懷紀(ji)(ji)念活動(dong),表達著全社會(hui)對捐獻者(zhe)的(de)敬意,對奉獻精神(shen)的(de)崇(chong)敬。
福壽園始終認為,墓地不僅是安葬逝者的地方,它也是讓人們能夠(gou)紀念(nian)社會群體的(de)地方,它(ta)可(ke)以(yi)聚合產生強(qiang)大的(de)社會動(dong)能,推進精神文明(ming)的(de)和諧。“慎終追遠,民德(de)歸厚” -- 這八個字深刻體現(xian)了(le)殯葬的(de)社會功能,它(ta)有改變社會的(de)力(li)量和價值。
致敬生命 公益同行
隨著(zhu)社會的(de)文明進(jin)步,賦予了人們在面(mian)對生命(ming)意義(yi)時,有了更多的(de)選擇和(he)人文色彩(cai)。
越來越多(duo)的人開(kai)始(shi)理解和認同(tong)遺體(ti)器官捐獻,也有越來越多(duo)的人,踏(ta)上(shang)了(le)無私大(da)愛的奉獻之路。比(bi)如,天津出生(sheng)僅5天的小明遠,“一個人的藍球(qiu)隊”葉沙,青年歌手姚貝娜,著名作家史鐵生(sheng)……
2016年,刷爆社會輿情的醫療紀錄片《人間世》在第一季第3集《團圓》中用鏡頭向人們展現了一個陌生、卻又十分重要的醫療領域 -- 中國公民器官捐獻的故事。片中,人(ren)們既感動于(yu)捐(juan)獻(xian)者(zhe)及其家(jia)人的無私大(da)愛,感慨于(yu)受捐(juan)者(zhe)家(jia)庭的重獲希望,但也(ye)看到了(le)遺體器官捐(juan)獻(xian)事業中的陰影(ying) -- 捐(juan)獻(xian)者(zhe)家(jia)屬不(bu)愿意面對鏡(jing)頭,也(ye)不(bu)愿意將捐(juan)獻(xian)者(zhe)的名(ming)字刻(ke)在紅十字會(hui)的紀念碑上被人知(zhi)道。他們明明做了(le)一件好事,卻帶著歉意說,“對不(bu)起,人言可(ke)畏。”
2018年,中國器官移植臨(lin)終(zhong)捐獻(xian)人(ren)數6300例,共捐獻(xian)了(le)1.8萬(wan)(wan)(wan)個器官,但每百萬(wan)(wan)(wan)人(ren)口(kou)實際器官捐獻(xian)率(lv)仍遠低于(yu)實際需求。每年等(deng)待移植的終(zhong)末期患(huan)者就有30萬(wan)(wan)(wan)人(ren),平(ping)均(jun)每月有36名患(huan)者因為(wei)等(deng)不到器官而離開人(ren)世(shi),其(qi)中包括2名兒(er)童等(deng)待者。
如何(he)才能讓公眾理解(jie)、認同、支持、自愿參(can)與遺體器官捐獻,這不僅(jin)僅(jin)是(shi)一個醫學問題(ti),更(geng)(geng)是(shi)一個社會問題(ti),對于促進精神文明和(he)社會進步更(geng)(geng)有著深(shen)遠(yuan)的現(xian)實(shi)意義。
福壽園十余年來在參與推(tui)動紅十字遺體捐獻(xian)事業的公益創新與實踐,或許(xu)有(you)一些借鑒和(he)啟發(fa)。
一個紀念日
遺體捐獻者在生命末端,自愿以用軀體架起醫學與生命的橋梁,無言地為社會和人類做出最后的奉獻。他們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英雄。對于這些英雄,應該有個特定的日子,去表達人們的(de)紀(ji)念(nian)和敬意。2003年(nian),福壽(shou)園與上海市紅十字(zi)商(shang)議,將每年(nian)的(de)3月(yue)1日,即條例實施及(ji)紀(ji)念(nian)碑落(luo)成之日,定(ding)為“上海市遺體捐獻者紀(ji)念(nian)日”,并(bing)舉行全市范圍的(de)紀(ji)念(nian)活(huo)動。
到2019年(nian),上海市遺體(器官(guan)、角(jiao)(jiao)膜)器官(guan)捐獻者(zhe)紀(ji)念(nian)(nian)日(ri)活動已連續(xu)舉辦17屆。從最初單純的緬懷(huai)遺體捐獻者(zhe)到遺體、角(jiao)(jiao)膜、器官(guan)捐獻者(zhe)的全紀(ji)念(nian)(nian),從“紀(ji)念(nian)(nian)日(ri)”更延伸(shen)為(wei)“紀(ji)念(nian)(nian)周”,每屆參與人數均(jun)突破萬人。
一座紀念館
同(tong)年(nian),全國第(di)一所“紅十(shi)字遺體捐獻者紀念館(guan)”在(zai)上海(hai)福壽園人文紀念館(guan)內開館(guan),收藏(zang)展示了(le)遺體捐獻實現者及(ji)其家庭的(de)動人故事和實物資料。
展廳內,這(zhe)些平凡又不平凡的(de)(de)捐獻(xian)者(zhe),與(yu)陳望道、汪(wang)道涵、謝晉等上海現當代先賢名士一(yi)起(qi),受(shou)到每(mei)一(yi)位參觀者(zhe)的(de)(de)瞻(zhan)仰與(yu)致敬。
一個紀念網
在2006年(nian)第4個紀念(nian)日上,福壽園聯(lian)合上海(hai)市(shi)紅十字會開通了全(quan)國最大(da)的(de)紅十字遺體(角膜)捐(juan)獻(xian)者紀念(nian)網之(zhi)一,為每一位捐(juan)獻(xian)者建立(li)了個人紀念(nian)網頁。親屬(shu)和公(gong)眾可以(yi)網上獻(xian)花點(dian)歌(ge)或發表(biao)追思懷念(nian)的(de)圖文(wen)。紀念(nian)活動和人物事跡也有了更大(da)、更便捷的(de)宣傳展示平臺。
一場紀念展
在(zai)上(shang)(shang)海市紅(hong)十字遺(yi)體捐獻工作開(kai)(kai)展(zhan)25周年(nian)(nian)時,福壽園向社會(hui)公開(kai)(kai)征集遺(yi)體捐獻工作歷程中發生的(de)(de)感動人物(wu)和(he)事(shi)件,征集25年(nian)(nian)來(lai)值得珍藏的(de)(de)寶貴照(zhao)片和(he)實物(wu)。紀念日來(lai)到(dao)之時,一場展(zhan)示上(shang)(shang)海市紅(hong)十字遺(yi)體捐獻工作的(de)(de)《25年(nian)(nian)“人道·博愛”之路》大(da)展(zhan)在(zai)紀念廣場開(kai)(kai)幕。
一項公益基金
“人道·博愛·奉獻(xian)”之精神,已經不局限于捐獻(xian)者或其家(jia)庭,更應(ying)延伸、發展、傳(chuan)遞給(gei)全(quan)社會。
2008年在又一(yi)個紀念(nian)日上,福壽園會同上海市紅十(shi)(shi)字(zi)會,發(fa)起成立(li)“博(bo)愛基金(jin)”,以每年捐(juan)贈5萬元(yuan)現金(jin)的形式(shi),資助鼓(gu)勵各級紅十(shi)(shi)字(zi)會組織開展遺體(ti)捐(juan)獻宣傳和志愿服務活(huo)動。
一本書
2010年(nian),福壽(shou)園(yuan)與上(shang)海市紅十(shi)字會(hui)共(gong)同出版了(le)《生命的故事 -- 獻(xian)給實現大(da)愿的遺(yi)體(ti)捐(juan)(juan)獻(xian)者(zhe)》一(yi)書。全(quan)書以(yi)“見證高尚”為(wei)題(ti),收錄了(le)42位遺(yi)體(ti)捐(juan)(juan)獻(xian)實現者(zhe)家屬充滿溫情的回憶(yi)文章,記錄了(le)捐(juan)(juan)獻(xian)者(zhe)獨特的生命印記。又以(yi)“讓(rang)高尚永(yong)存”為(wei)題(ti),通(tong)過(guo)記者(zhe)視角闡述(shu)了(le)對(dui)遺(yi)體(ti)捐(juan)(juan)獻(xian)事業(ye)和系列紀念(nian)活動的社(she)評,讓(rang)更多人了(le)解、理解、銘記、參(can)與到遺(yi)體(ti)捐(juan)(juan)獻(xian)事業(ye)中(zhong)來。
一首歌
2011年(nian),福壽(shou)園(yuan)與上(shang)海市紅(hong)十字會,在紀念活動上(shang)發布全國第一首為遺(yi)體實現者和志愿(yuan)者所創作(zuo)的(de)(de)歌曲《生命之歌》。歌中唱到“有一條(tiao)生命的(de)(de)長河……短暫流成永久,冰封化作(zuo)金秋(qiu),托起身后的(de)(de)彩虹……”這(zhe)首歌,在每(mei)年(nian)的(de)(de)紀念日活動上(shang)唱響,是(shi)對實現大愛和大愿(yuan)的(de)(de)捐(juan)獻(xian)者的(de)(de)真誠(cheng)感(gan)念,也是(shi)“遺(yi)愛在人間”的(de)(de)又一首贊(zan)美(mei)詩。
一塊屏
近(jin)幾年中,福壽園又在(zai)紀念(nian)廣場中新設“遺(yi)體(ti)(角膜)捐(juan)獻(xian)實(shi)現(xian)者電子信息觸摸屏(ping)”,提供(gong)每一(yi)位捐(juan)獻(xian)實(shi)現(xian)者的姓名(ming)、照片、生平資料進行(xing)即時(shi)查詢。同時(shi),成立了“上海市紅十(shi)字遺(yi)體(ti)捐(juan)獻(xian)志愿服(fu)務隊(dui)”,這支由社(she)會各界(jie)愛心人士自愿組成的隊(dui)伍(wu),專注于為遺(yi)體(ti)捐(juan)獻(xian)登記者、實(shi)現(xian)者及其家屬提供(gong)服(fu)務和人文關懷。
一個VR平臺
去年,福壽園還首次引入VR全景紀念平臺,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以360度的全景(jing)視(shi)覺展現(xian)紀念(nian)廣場全貌,通過移動端(duan)幫助遺體捐獻(xian)者家屬在(zai)思念(nian)之(zhi)情涌(yong)起時一解(jie)愁緒。公眾也可以在(zai)平(ping)臺(tai)上在(zai)線瞻(zhan)仰(yang)、留(liu)言和祝福,讓更多的人(ren)了(le)解(jie)這一群(qun)偉大而(er)平(ping)凡的人(ren),傳播大愛(ai)心聲。
感動生命 為善為愛
參(can)與(yu)遺(yi)體捐(juan)獻(xian)(xian)(xian)事(shi)業(ye)17年,器(qi)官捐(juan)獻(xian)(xian)(xian)事(shi)業(ye)6年,福壽園其(qi)實一直都(dou)被感動(dong)著,被這些因奉獻(xian)(xian)(xian)而(er)得以延續、超越、燦爛的(de)生命深深地感動(dong),更被千萬(wan)公眾(zhong)聚焦、支(zhi)持遺(yi)體器(qi)官捐(juan)獻(xian)(xian)(xian)事(shi)業(ye)而(er)感動(dong)。上海市遺(yi)體器(qi)官捐(juan)獻(xian)(xian)(xian)工作的(de)影(ying)響力正通過社會各界的(de)努力而(er)不斷擴(kuo)大(da),成果顯(xian)著,歷年來(lai)登記數與(yu)實現(xian)數均約占全國的(de)三分(fen)之(zhi)一。
從2013年起,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每年都在清明節前后組織舉辦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緬懷捐獻實現者。目前,全國有26個省份的40多個城市建有紀念館、紀念園、紀念碑、紀念樹、紀念林等。其中,上海、安徽、山東、河南、江蘇、遼寧、江西、重慶8省份的9個城市就有福壽園參與籌建的紅十字紀念設施,更得到(dao)過多位國家有關部(bu)門領導的(de)實(shi)地指導和(he)贊揚。全國各地(di)前往(wang)福壽園參觀考(kao)察的殯葬行業(ye)管理者,深受觸動(dong),并從中獲(huo)得經驗和啟發,回到各地(di)亦積極推(tui)動(dong)了當(dang)地(di)的人(ren)體捐(juan)獻紀念(nian)事業(ye),紛(fen)紛(fen)建起人(ren)體捐(juan)獻紀念(nian)園(紀念(nian)墻),合力為(wei)推(tui)動(dong)殯葬改革、弘揚紅十字(zi)精神和公益捐(juan)獻理念(nian)、促進生(sheng)命(ming)文(wen)化建設(she)等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生(sheng)命賜給我(wo)們(men),我(wo)們(men)必須(xu)奉獻(xian)于生(sheng)命,才能獲得重生(sheng)。”
為了實現人生最后的奉獻,遺體器官捐獻者們站在新風和舊俗沖突的風口浪尖,捐獻遺體器官在他們心中似乎很淡、很輕,但在世人眼里卻顯得很厚、很重。當生命終結時,把遺體、器官捐獻出去,去點亮生命的光芒,讓生命在另一個人身上延續,這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義舉,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
2017年末,福壽(shou)園生(sheng)命(ming)服務學院用(yong)一場“死(si)亡TALK”,將遺體捐獻的(de)(de)生(sheng)命(ming)故事帶(dai)入醫(yi)學院,與這些未來的(de)(de)醫(yi)者們(men)對話(hua)生(sheng)命(ming)的(de)(de)意義和(he)價值。“無(wu)言(yan)良(liang)師(shi)”的(de)(de)故事和(he)充滿儀式感的(de)(de)追思活動(dong),深(shen)深(shen)觸動(dong)著(zhu)在場的(de)(de)師(shi)生(sheng)。
有學生流著淚感(gan)嘆:我(wo)不知道您是誰(shui),但(dan)我(wo)知道您為(wei)了(le)誰(shui),您讓我(wo)們知道我(wo)們以后為(wei)了(le)誰(shui)。
情感治理 宜居宜心
遺體器官捐獻的意義,不單影響著醫療衛生事業,更事關社會的精神文明。人,是一種需要價值認同和人際支持的動物。“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風雪”,不能夠讓心懷奉獻精(jing)神的人在奉獻之路上(shang)被阻礙。
生命有愛,社會有愛。人們應該聚心、聚力、聚智、聚善。
從個體(ti)(ti)生命到家(jia)庭情感,再到家(jia)國情懷,實際上是(shi)一(yi)個循環。讓每一(yi)個遺(yi)體(ti)(ti)器官捐獻(xian)者及其家(jia)庭,可(ke)以通過全(quan)社會(hui)共同的紀念(nian)形(xing)式,從中(zhong)得到情感上的陪伴、行動上的認同、精神(shen)上的頌揚,這樣才有(you)利于將這種奉獻(xian)精神(shen)薪(xin)火(huo)相(xiang)傳。
美好的生(sheng)活(huo),在于(yu)物質(zhi)文(wen)明的富裕,更在于(yu)精神(shen)文(wen)明的豐(feng)贍。
大家共(gong)同努(nu)力推動遺體器(qi)(qi)官捐獻(xian)事業的社會紀(ji)念(nian),其每一處紀(ji)念(nian)碑、每一個紀(ji)念(nian)日,不僅是遺體器(qi)(qi)官捐獻(xian)者生命(ming)(ming)的勛章(zhang),也讓更多(duo)的公眾從(cong)(cong)中感悟(wu)生命(ming)(ming)的真諦,修正未(wei)來的人(ren)生方(fang)向和生命(ming)(ming)軌跡。這(zhe)種(zhong)體悟(wu)可以從(cong)(cong)“小(xiao)家”影響“大家”,從(cong)(cong)而真正實現社會的情感治(zhi)理與文明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