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2021年3月5日 /美通社/ -- 日前,特變電(dian)工(gong)新(xin)能源所屬設計院(yuan)完成(cheng)國內首個“光伏(fu)+高(gao)速公路”全場景典型應用(yong)(yong)示范項目(mu)規(gui)劃(hua)方案。項目(mu)位于(yu)某高(gao)速公路沿線服務區(qu),規(gui)劃(hua)總容量(liang)為3.5MW,采用(yong)(yong)自發(fa)自用(yong)(yong)運營模式,可滿足服務區(qu)基(ji)礎設施日常用(yong)(yong)電(dian)需求。建成(cheng)后,每(mei)年可發(fa)電(dian)4200MWh,與相同發(fa)電(dian)量(liang)的(de)火(huo)電(dian)相比,相當于(yu)每(mei)年可節約(yue)標煤1377.6t(以平均標準煤煤耗為320g/kWh計),相應每(mei)年可減少(shao)多種大氣污染(ran)物的(de)排(pai)放,其(qi)中(zhong)減少(shao)二(er)(er)氧化(hua)(hua)硫(S02)排(pai)放量(liang)約(yue)126t,二(er)(er)氧化(hua)(hua)碳(tan)(C02)約(yue)4187.4t,氮(dan)氧化(hua)(hua)物(NOx)63t。
什么是“光伏+高速(su)公路”?
“光(guang)伏+高(gao)(gao)速公路(lu)”是指,將(jiang)光(guang)伏發電技術與高(gao)(gao)速公路(lu)系(xi)統(tong)集成,利用高(gao)(gao)速公路(lu)系(xi)統(tong)中公路(lu)占地、路(lu)肩、匝道、隔離帶(dai)等(deng)自(zi)有(you)空(kong)間,以及(ji)服務區建筑屋頂、停車棚(peng)、圍墻等(deng)設施(shi)(shi)空(kong)間布置安裝光(guang)伏發電系(xi)統(tong),將(jiang)產生的清潔(jie)能源應用于橋隧照明通風設施(shi)(shi)、服務區等(deng)公路(lu)系(xi)統(tong)用電設施(shi)(shi)當中或(huo)輸出到電網系(xi)統(tong)中。?
眾所周知,隨著“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光伏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截止2020年,我國高速路里程已超過15萬公里,而隨著“5G+智慧交通”時代的來臨,以及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樁、無人駕駛等技術在交通領域的革新,高速公路系統的年耗電量將大幅增加,加上原有的橋隧照明通風設施、服務區用電設施,光伏發電將擁有充足的消納空間。典型示范,發電又環保。
PV + Highway
項目很好地(di)解決了高速公路系統中偏遠地區電網單一的電源結構,將成為當地服務區供電電源最佳的補充方式。同時,除了滿足服務區用電需求外,結合服務區作為交通基礎設施這一屬性也最大程度上體現了光伏項目的美觀性。此外,結合業主打造我國高速公路沿線具有示范性意義的“光伏+交通”工程項目要求,本項目設計方案采用了當前國內外先進的光伏發電設計理念,集路面光伏、模塊化光伏磚人行道、護坡光伏、光伏聲屏障、屋頂光伏、中央隔離欄光伏等多種應用形式于一體。本項目建成(cheng)后,將(jiang)成(cheng)為高(gao)速(su)(su)沿線乃至(zhi)我國高(gao)速(su)(su)公路系統中(zhong)較為先進(jin)和完善的(de)“光(guang)伏+交(jiao)通(tong)”項目之一,具有超前的(de)示(shi)范意義,將(jiang)為推進(jin)光(guang)伏發電技術與(yu)交(jiao)通(tong)基礎設施相結(jie)合起到積(ji)極(ji)的(de)助推作(zuo)用。
特變電工新能源以先進技術驅動業務創新,打造的數字化設計平臺集數字化風資源評估、數字化工程設計、三維送電線路設計功能于一體,能夠實現風電場全生命周期設計管理、出具符合國內及國際設計標準及移交標準的風電及光伏三維數字化設計方案以及滿足國內風電場35kV集電線路和國家電網220kV及以下輸電線路的三維設計方案,累計實現新能源行業項目設計容量已超過16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