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存在差異:2021年,80%的私人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發生在高收入國家/地區。
彈性表現: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和利率對基礎設施產生的影響小于其他資產類別。
綠色環保:2021年,私人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中,有60%投入了綠色領域。
悉尼2022年10月13日 /美通社/ -- (簡稱(cheng)"GI Hub")目(mu)(mu)前(qian)發布的(de)一項新報告顯示,在最需要(yao)投資(zi)(zi)的(de)中低收入國家(jia)(jia)/地(di)區(qu)(qu),私人(ren)基礎設施項目(mu)(mu)投資(zi)(zi)正在下(xia)滑。2021年(nian),高收入國家(jia)(jia)/地(di)區(qu)(qu)的(de)投資(zi)(zi)增長了(le)8.3%,而中低收入國家(jia)(jia)/地(di)區(qu)(qu)的(de)投資(zi)(zi)卻連續第三年(nian)出現了(le)下(xia)降,下(xia)降幅度為8.8%。
Global Infrastructure Hub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Marie Lam-Frendo
同時,顯示,盡管已經恢復(fu)到(dao)(dao)新冠(guan)疫情(qing)前(qian)的水平,但(dan)總體私人(ren)基礎設施(shi)項(xiang)目(mu)投資已連續(xu)第八年(nian)停滯不前(qian)。正如我們在新冠(guan)疫情(qing)期間所看到(dao)(dao)的,缺乏(fa)對足夠的有彈性的基礎設施(shi)的投資,使各(ge)地的人(ren)們受到(dao)(dao)了醫療服務不足、失業率上升、貧(pin)困增加和其他毀(hui)滅性事件(jian)的影響(xiang)。
私人(ren)投資(zi)的停滯以及可投資(zi)本的增加(jia)和基礎(chu)設施投資(zi)的強勁表現尤其(qi)引人(ren)注(zhu)目(mu)。
GI Hub首(shou)席(xi)執(zhi)行官Marie Lam-Frendo表示:"可(ke)投(tou)資(zi)本,即可(ke)用(yong)但未投(tou)資(zi)的(de)(de)(de)私人資(zi)本,自2010年以來已經翻了四倍,達到2980億美元。我們有(you)資(zi)金(jin)時不投(tou)資(zi)急需的(de)(de)(de)基(ji)礎(chu)設施(shi),這是不可(ke)接(jie)受的(de)(de)(de),而且我們知(zhi)道,與對(dui)其他資(zi)產類別的(de)(de)(de)投(tou)資(zi)相比(bi),對(dui)基(ji)礎(chu)設施(shi)的(de)(de)(de)投(tou)資(zi)的(de)(de)(de)表現較為強勁。"
報(bao)告(gao)發現,"綠(lv)(lv)色(se)環保(bao)"經歷了(le)前(qian)所未有的綠(lv)(lv)色(se)私人投(tou)資(zi)水平,主要是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然而(er),可再生能源以外的綠(lv)(lv)色(se)投(tou)資(zi)仍然很低,需要不斷增長(chang)以實現氣候目標。
Lam-Frendo說道:"我們不(bu)能忽視(shi)基(ji)礎設(she)(she)施投(tou)資危機,也(ye)不(bu)能忽視(shi)氣候(hou)危機。通(tong)過(guo)公(gong)私(si)部門(men)合作,我們可以努力解決這(zhe)兩(liang)個問(wen)題。基(ji)礎設(she)(she)施社(she)區的直接和絕(jue)對優先事(shi)項將共同帶來投(tou)資的大幅增加。"
《2022基礎設施(shi)監測報告(gao)》為政府和投資者(zhe)提(ti)供(gong)數據(ju)洞察,旨在使他們(men)的投資能夠帶(dai)來最(zui)大(da)的影響。這是GI Hub旗(qi)艦報告(gao)的第三版,涵蓋以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