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生態圈聯合 賦能低成本上云
杭州2025年9月25日 /美通社/ -- 德勤、SAP、阿里云在2025云棲大會上宣布一項重大戰略合作,三方將依托各自機構在數字化轉型服務、企業軟件、云計算基礎設施領域的核心能力,共建數字化生態聯盟,聯合啟動"智企三百計劃"(以下簡稱"該計劃")。這是三方在國內首次聯合推出的集"云平臺+企業級軟件+專業服務"于一體的本地化端到端解決方案,旨在加速企業智能云規模化落地。該計劃將優選20家行業客戶作為首批服務對象,為其提供覆蓋ERP云數字化導入規劃、系統部署到持續運營的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核心系統百日上線,從而在真正意義上達到"上得快、用得起、見成效"的落地結果。
德勤中國咨詢全國主管合伙人戴耀華(右)、SAP大中華地區總裁原欣(中)、阿里云首席戰略官鄭俊芳(左)共同啟動“智企三百計劃”
當前,不少企業面臨"不敢上云、不會上云、上不起云"的挑戰。 "智企三百計劃"是阿里云、SAP、德勤在中國市場首次實現平臺(Platform)、產品(Product)、服務(Service)深度融合的標志性行動,也是三方率先將"云平臺+ERP云+咨詢實施服務"整合為本地化、標準化、可復制的"三位一體"的整合化本地解決方案。這一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模式聚焦中國市場企業上云過程中的實際痛點,通過生態協同打破技術、產品與服務之間的壁壘,從而實現基礎設施到業務價值的全鏈路貫通,既能幫助企業構建智能云基石,也為該模式未來在ERP云領域向全球推廣、向更多產品和服務領域推廣奠定堅實基礎。該計劃首批聚焦消費品、制造、高科技等重點行業,助力客戶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
該計劃名稱源于三大核心目標, 即:
百日沖刺:在發布后的百天時間內,三方將整合優勢資源,協同發力,爭取共同拓展20家適合ERP云產品特點的優質客戶。
百萬激勵:三方聯合投入,針對每家入選的優選客戶,提供最高可達一百萬人民幣的資源支持,覆蓋軟件采購、云資源及實施服務等領域,多維度降低企業上云的門檻。
百日上線:聚焦高優先級業務場景,通過標準化模板,助力企業爭取在百日內完成核心業務和功能可用,快速釋放可衡量的業務價值。
平臺賦能:阿里云——打造智能敏捷的本地云底座
作為全球領先的云服務商之一,阿里云將為參與企業提供補貼,依托其高性能、高可用的公共云環境,支持SAP Cloud ERP[ERP云]的快速部署與彈性擴展,確保安全合規與智能運維,實現"輕資產、快啟動"。
軟件引領:SAP——提供高標準核心Cloud ERP解決方案
SAP將提供SAP Cloud ERP軟件許可針對本次市場活動的特殊優惠,并配套標準化部署模板,覆蓋財務、供應鏈、銷售等核心模塊。系統內置全球最佳實踐,支持多語言、多會計準則及GDPR等國際合規要求,助力企業實現管理標準化與高效出海。
價值共創:德勤——驅動端到端的價值實現
德勤依托全球領先的ERP實施方法論與深厚的本土化服務能力,提供從Cloud ERP戰略規劃、標準實施到靈活運維的全周期支持。通過業務流程重構與數據貫通,德勤協助客戶力爭在百日內實現關鍵場景上線,推動價值驅動的數字化轉型。
德勤中國咨詢全國主管合伙人戴耀華表示:"‘管理上云'是企業邁向人工智能時代的必要條件。此次與SAP、阿里云聯合推出‘智企三百計劃'是三方首次將產品與服務深度融合,強強聯手共同打造全球領先的端到端本地化解決方案。我們將多年沉淀的專業服務能力打包為可規模化復制的加速包,幫助企業真正實現‘上得快、用得起、見成效'。我們首批優選20家客戶攜手合作,后續還將積累成果,推出更多期‘三百計劃',復制到更多產品和服務領域。"
SAP大中華地區總裁原欣表示:"SAP Cloud ERP 是助力企業應對復雜環境與快速變化的‘壓艙石'和‘加速器'。三方將SAP的Cloud ERP、阿里云的領先云平臺以及德勤的實施服務有機結合,為中國客戶打造可擴展、安全、智能、并契合本地業務需求的端到端解決方案。該方案將幫助企業以更低成本、更短周期完成數字化升級,實現敏捷高效發展,并在中國乃至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
阿里云首席戰略官鄭俊芳表示:"公共云是智能時代的核心基礎設施。阿里云將持續發揮在云計算、AI與安全合規方面的技術優勢,聯合德勤與SAP,為企業提供穩定、高效、低門檻的云上ERP解決方案。此次合作是生態聯合、本地深耕的典范,推動企業從‘上云'邁向‘用好云'。"
"智企三百計劃"不僅是技術整合,更是生態協同模式的創新。德勤、SAP與阿里云將以首批20家優選客戶為起點,持續優化流程、沉淀經驗,計劃未來向更多行業與區域擴展,助力千行百業邁入智能云時代。戴耀華強調,德勤將持續發揮自身在戰略咨詢、技術實施與變革管理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攜手SAP與阿里云共同打造開放、協同、共贏的企業智能云生態,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各行業和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不斷貢獻德勤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及的 SAP 及其他 SAP 產品和服務,以及相關標識,均為 SAP SE 在德國及其他國家的商標或注冊商標。更多商標信息和聲明,請訪問 。文中提及的其他所有產品和服務名稱均為其各自公司的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