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1年10月19日電 /美通社亞洲/ --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針對中小企業的外貿交易特性,2011年聯手中小企業外貿供應鏈服務平臺共同推出了信用支付貸款,通過“金融買斷”服務成功地幫中小外貿企業解決信用支付問題。“金融買斷”服務幫助中小外貿企業提升了金融能力,使以前不敢接、不能接的訂單順利簽約,在目前訂單難接的環境下為中小企業拓寬生存之道。
今年,珠三角小企業利潤減少40%,超7成企業預計未來半年無利潤,針對這種狀況,國家將加大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改善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同時,深圳金融機構也從企業供應鏈流程上推出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解決小企業難題。
深發展:基于供應鏈的現金管理新理念
深發展擁有數量龐大的“1+N”供應鏈核心客戶群,專注“供應鏈企業或企業集團資金交易管理和資金集中管理”的特色需求,為供應鏈企業提供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即“四流”)協同匹配服務,以及“資金池”對供應鏈融資的支持、信息整合服務。
針對供應鏈客戶群“1”和“N”的現金管理需求迥異(核心企業“1”大至500強,“N”則是眾多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該行現金管理系統設計之初即采用功能構件化以支持產品靈活的拆裝、組合,并在營銷方案設計上將現金管理與傳統優勢“貿易融資”產品線相嵌套,進而可以針對“1+N”供應鏈企業交易結構特點,靈活組合功能、設計“四流融合”的個性化現金管理解決方案。
深發展“財富1+N”+“貿易融資”嵌套融合,為供應鏈企業提供“貿易融資、支付結算、公司理財、現金管理”一體化的交易銀行服務。
建設銀行:重視企業交易對象和合作伙伴
“供應鏈融資”是深圳建行通過審查供應鏈,基于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實力的掌握,對其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靈活運用的融資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建行供應鏈融資共推出10大產品服務,從生產企業向供應商發出訂單開始的訂單融資,到銷貨后形成的應收賬款融資和應收賬款買斷業務,從基于物流的動產融資和倉單融資到基于保險公司信用的保單融資,涵蓋了整個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和全部過程,實現了全程產品和服務覆蓋。“供應鏈融資針對的不再僅僅是某個單獨企業的情況,而是著眼于供應鏈上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等企業整體的運轉,根據他們的經營情況提供全程貼心服務。”
中國銀行聯手一達通推行“金融買斷”:
利用企業外貿交易數據控制金融風險
“中銀 -- 一達通”平臺以全流程(資金和貨物)的跟蹤信息,根本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從成本和風險兩方面使銀行為眾多中小企業提供批量間接授信成為可能,將中小企業融資化零為整的批量化運作,使中小企業的需求和銀行的要求達成一致(無論從金額起點上和風險控制上),大幅降低了銀行和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一達通平臺擁有完善的進出口管理系統1-T IEPM SYSTEM,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構建一個信息化的處理平臺提供數據支持,對流程和風險管理進行管控,實現業務的流水線操作和貿易融資風險監控;遵循“小額、分散、短途”的原則,將貿易融資的風險控制精髓發揮到極致。同時通過批量化操作使得銀行操作成本大大降低,這才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提供了真正的解決辦法。
一達通( )為中國第一家面向中小企業的外貿供應鏈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一站式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通關、物流、退稅、外匯、融資等所有外貿交易所需的進出口環節服務,改變傳統外貿經營模式,集約分散的外貿交易服務資源,為廣大中小企業和個人減輕外貿經營壓力、降低外貿交易成本、解決貿易融資難題。
小企業之所以能通過中銀一達通平臺獲得信用貸款融資,在于平臺對這筆貿易的信息數據處理的把控性,對小企業來說,他們不用具備特定金融資質和貿易量門檻,不用直接對接銀行,就可以輕松提升金融能力,獲取優質訂單,這種貿易金融模式使受惠企業面更廣,同時在成本上更易被接受。
“貿易金融中最關鍵問題在于風險控制,實際上這種服務很少能落實到小企業甚至是微小企業身上。”魏強說,“小企業貿易金融存在小、散、亂的問題,銀行很難貼身服務,通過中介平臺集約化,將無數中小企業需求打包給銀行,同時利用 IT 平臺控制企業貨物、資金流向,成為銀行的監控者,將貿易風險降到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