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8月4日電 /美通社/ -- 如何打造一個有情懷的移動醫療生態圈?7月30日晚,杏樹林舉辦了第三期移動醫療電話沙龍,而本次的沙龍正是圍繞以患者為中心的移動醫療整體解決方案這個主題。這也是在國內的醫療行業,首次將常見的論壇和會議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包括國內外醫藥企業的高管、移動醫療產業創業者、各高校的投資者、證券行業研究員、對移動醫療感興趣的醫生在內的一千多名參會嘉賓,以線上電話會議的形式就打造移動醫療生態圈參與互動討論。
杏樹林的創始人兼 CEO 張遇升表示希望借助群力,就移動醫療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線上沙龍的模式深入探討和交流。
在談到患者就醫體驗差等現實困境問題時,百度醫療事業部伊凱以一言以蔽之:“醫療門檻過高,信息不對稱是造成患者對就醫體驗和就醫預期效果期望值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移動醫療的迅猛發展,伊凱希望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優化就醫流程,流轉醫療信息和資源配置,提高所有醫療參與者的工作效率。
當前醫患關系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醫院、醫生和民眾之間缺乏良性的溝通和信任,醫院在面對醫患糾紛時沒有有效的溝通和疏導體制。素有“急診女超人”之稱的前協和醫院急診科醫生于鶯女士在電話沙龍里表示:“患者就醫不光是為了簡單追求疾病的診療,更多的希望得到人性化的關懷和專業化的服務。”
醫患如何換位思考,更好的實現各自訴求?對于移動醫療而言,打造有情懷的移動醫療生態圈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醫療生態圈里,由于成本覆蓋率低、數據處理龐大且質量差等痛點制約了醫療領域的健康發展。為此,傳統的醫藥企業會選擇與諸如杏樹林、春雨醫生之類的移動醫療企業搭建一對一的對接平臺,更好的服務患者,實現對患者的標準化管理。
“互聯網+”時代會改變醫療,但絕不會顛覆醫療。于鶯表示:“互聯網改善醫療,但醫療本身不會被替代,醫療的人文關懷和精尖的技術以及為患者服務的心,永遠是被認可和尊敬的。”
來自安貞醫院院長周生來教授也認為,移動醫療是把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與醫療服務體系完美結合。這個結合既要移動互聯網行業人的努力,更需要中國醫療服務行業專業人員自己的思想更新和覺悟。
本次由杏樹林舉辦的電話沙龍首次采用了網絡音頻直播網頁的形式,所有參加沙龍的專業學者醫生都可以通過手機和網頁同步收聽,并在線提交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