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12月18日電 /美通社/ -- 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略有回升,但連續第九個月低于50。2015年12月2日,在上海高級(ji)金融學院(SAIF)與財新智庫、財新傳媒共同主辦的“財新中國 PMI 會客廳”中,SAIF 金融學教授、副院長朱寧,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何帆等多位專家表示,在經濟動能依然疲軟之時,需要在供給側方面加大力度。
以(yi)下為參(can)會(hui)嘉賓(bin)觀(guan)點(dian)選(xuan)摘:
SAIF 金融學教授、副院長朱寧:
第一,從供給端推動經濟發展有兩個優勢。一個優勢是如果政府從供給端馬上就有所作為,那可以對整個社會總需求帶來一定拉力,這是非常有效的刺激經濟的手段。另外一個優勢是供給側傳導(dao)機(ji)制相(xiang)(xiang)對(dui)直接,而需求端的(de)(de)傳導(dao)機(ji)制則相(xiang)(xiang)對(dui)比(bi)較漫(man)長(chang)。過去(qu)30年中(zhong)國(guo)經(jing)濟(ji)增長(chang)的(de)(de)驅動(dong)力(li)(li)很大程度上來自政府(fu)強有力(li)(li)的(de)(de)推動(dong)和幫(bang)助(zhu),與此同時也形成了(le)經(jing)濟(ji)對(dui)于政府(fu)行(xing)為(wei)的(de)(de)高(gao)度依賴。現(xian)在國(guo)內整個經(jing)濟(ji)對(dui)風險(xian)的(de)(de)低估(gu)和對(dui)高(gao)收益的(de)(de)追求,造成短期的(de)(de)資源(yuan)扭曲和風險(xian)配(pei)置扭曲,這很有可能導(dao)致泡沫(mo)。
第二(er),十三五(wu)規劃中,金融改(gai)(gai)革是重(zhong)中之重(zhong)。過去(qu)30年重(zhong)要的改(gai)(gai)革,就是讓市(shi)場(chang)配(pei)置(zhi)資本(ben)要素的價值。怎樣真正(zheng)讓市(shi)場(chang)發揮資源配(pei)置(zhi)的決定性作用(yong),給予資本(ben)一(yi)個公允的、透明的定價,這是我(wo)們下一(yi)個階段重(zhong)要的方向,也是金融改(gai)(gai)革對(dui)十三五(wu)較大的貢獻。
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何帆:
所謂供給側改革與傳統意義的總需求管理是相對應的。如果說總需求管理的宏觀政策已經力不從心,那么需要再在供給側改革方面發力。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曾錚:
實現供給側改革(ge)(ge),一(yi)是(shi)穩步推(tui)進(jin)稅(shui)制(zhi)改革(ge)(ge)。一(yi)方面(mian)繼續結構性減稅(shui),提高企業(ye)技改動(dong)力,同時(shi)是(shi)要加(jia)快(kuai)小額(e)納(na)稅(shui)人的調整。另一(yi)方面(mian),要理順中央和地(di)方財(cai)政關系(xi)。
二(er)是(shi)放(fang)松管制。當前行政(zheng)審(shen)(shen)批(pi)(pi)下(xia)放(fang)出現了一些問題。行政(zheng)審(shen)(shen)批(pi)(pi)專業性很(hen)強(qiang),原來歸中央審(shen)(shen)批(pi)(pi)的(de)項(xiang)目下(xia)方(fang)到地方(fang),僅(jin)僅(jin)在幾個(ge)科(ke)室當中很(hen)難完成;同時,行政(zheng)審(shen)(shen)批(pi)(pi)不(bu)配套(tao),比如一個(ge)項(xiang)目落地需要10個(ge)以上的(de)審(shen)(shen)批(pi)(pi),當只下(xia)放(fang)8個(ge)的(de)時候,其實并不(bu)能大幅降低整個(ge)審(shen)(shen)批(pi)(pi)周期。而且,地方(fang)政(zheng)府把所下(xia)方(fang)的(de)中央審(shen)(shen)批(pi)(pi)權利分解成了多(duo)個(ge)審(shen)(shen)批(pi)(pi)步驟,地方(fang)的(de)審(shen)(shen)批(pi)(pi)流并沒有簡化。
此外,還要(yao)放松要(yao)素市場管制(zhi),破(po)除行(xing)業(ye)性(xing)壟斷,拓展產業(ye)新空間(jian)(jian),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公(gong)共(gong)服(fu)務(wu)領域。加(jia)強全(quan)球資源配置,加(jia)強國(guo)際產能合作的(de)交易。要(yao)給(gei)企業(ye)減少成本、擴大(da)(da)空間(jian)(jian),為企業(ye)擴大(da)(da)利潤(run)提供一些新方向,還要(yao)促進消(xiao)費者剩(sheng)余(yu)增加(jia),使(shi)消(xiao)費升級(ji)。
財新智庫董事總經理鐘正生:
供給側管理的措施(shi)中(zhong)首先(xian)是(shi)減稅,其次是(shi)去(qu)產(chan)能。去(qu)產(chan)能會遇(yu)到(dao)人(ren)的問(wen)題(ti),債務的問(wen)題(ti),去(qu)產(chan)能與穩增(zeng)長之(zhi)間還(huan)有矛盾。而(er)(er)且,正常(chang)的去(qu)產(chan)能過(guo)程(cheng)在10年(nian)左右(you),而(er)(er)中(zhong)國剛(gang)走(zou)了4年(nian),去(qu)產(chan)能任(ren)務仍然(ran)任(ren)重(zhong)道遠。第(di)三(san)是(shi)放寬準(zhun)(zhun)入(ru)。現(xian)在需要(yao)放寬準(zhun)(zhun)入(ru)的往往不是(shi)國有企業,而(er)(er)現(xian)在很(hen)多(duo)國有企業卻(que)在兼并重(zhong)組(zu),在做大做強,因此放寬準(zhun)(zhun)入(ru)的空間在事實上受到(dao)很(hen)大限制。第(di)四是(shi)創新。當(dang)前中(zhong)國對(dui)知識產(chan)權保(bao)護仍然(ran)非(fei)常(chang)欠缺。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經濟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
對于放開二孩對供給側(ce)管理的影響,從長期來看是對供給(gei)側的促進,其能夠增加勞動力供給,但是從短期(qi)來看對經濟(ji)增長卻是負面作用。當(dang)人(ren)口政策鼓勵(li)生(sheng)二孩的時候,部分懷孕(yun)的在職女性要暫時退出勞動力市場。另外,如(ru)果對孩子(zi)的教育、醫療及其他消費增加,那儲蓄(xu)率(lv)就會下降,意味著(zhu)投(tou)資也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