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2021年3月12日 /美通社/ -- 最近,“建議對996工作制進行監管”的話題又沖上了微博熱搜。近些年,“996“幾乎每隔(ge)一段時間就變成(cheng)社會(hui)關(guan)注(zhu)熱點(dian),引(yin)起大家(jia)熱烈討(tao)論。
那么,“996”究竟有哪些危害?員工長期“996“,就能帶來更好的經營增長嗎?企業該如何提升勞動力效能呢?對此,蓋雅發表了觀點:認為企業勞動力是核心(xin)競爭(zheng)力,并提出從三個維度進行勞動力管(guan)理。
建議對996工作制進行監管
目(mu)前加班現象廣泛存在,尤其在某些行業存在普遍制度化和嚴重超時化,在短視頻、在線教育、出行、電商等領域,部分互聯網企業又開始推行“大小周”工作制。
當前(qian)我國996問題處于企業失控、監管失序、工會失靈的狀態,鮮少見到996企業得到處罰,勞動監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勞動者維權困難;一些企業甚至直接在規章制度中規定,執行996、大小周工時,剝奪了員工的休息時間。延長法定(ding)工(gong)作(zuo)時間的制度現(xian)象應當引起(qi)重視和關(guan)注,建(jian)議(yi)對996工(gong)作(zuo)制進(jin)行監管。
為什么不能996?
從企業角度來看,員工長期“996“、長期超時工作,就能帶來更好的經營增長嗎?早在20世紀初,福特公司就曾做過數十個測試以尋求員工最大產出下的最佳工作時長。發現最佳時長為一周40小時,另加20小時僅產生了小幅正增產,并且在持續3到4周后轉為負增長。由此可見,加班并不等于高效產出,也可能是“無效加班”,消耗企(qi)業的資源、增加用(yong)工(gong)和管理(li)成(cheng)本(ben)。
另外,我國每年要累死60萬人,這意味著,每天約有1,600人死于因勞累引發的疾病。過勞死也呈年輕化趨勢,平均年齡已經從44歲下降到了37.9歲。《柳葉刀》雜志早在2015年,就刊登了25項研究的檢索結果,結論證明“超時工作”非常危險。
因此,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奮斗,因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另(ling)外(wai)一方面,我們(men)也(ye)要(yao)保障職工(gong)休息,反(fan)對(dui)畸形加(jia)班文化,畢(bi)竟身(shen)體是(shi)革命的本錢,只有調(diao)整好身(shen)體狀態,才能(neng)更好地投入(ru)到工(gong)作中。
勞動力就是核心競爭力
世界正在迎來以AI、物聯網為代表等新一輪技術革命,中國版“新經濟”方興未艾,知(zhi)識型技術型勞動者成為企業保持增長的核心競爭力,而(er)(er)激(ji)(ji)發知(zhi)識型技能型勞動者的效(xiao)能,不能簡單依靠工(gong)作時間的延長,而(er)(er)是(shi)通過組織設計、管理調度、個(ge)體激(ji)(ji)活(huo)三個(ge)層面(mian),去支持和(he)發展他們。這才是(shi)既有(you)(you)效(xiao)果、又有(you)(you)溫度的勞動力管理。
蓋雅建議從“需要多少人”“實際來了多少人”“干得怎么樣”三個維度來考慮。
對于(yu)正(zheng)處于(yu)數字化轉型的(de)企業來(lai)說,勞(lao)動(dong)力管(guan)理(li)與(yu)核(he)(he)(he)心(xin)(xin)(xin)業務(wu)(wu)的(de)關(guan)系(xi)越來(lai)越緊(jin)密(mi),勞(lao)動(dong)力和他們(men)的(de)產(chan)品、技術、商業模式(shi)等一樣,也(ye)是企業的(de)核(he)(he)(he)心(xin)(xin)(xin)競(jing)爭(zheng)力。而對于(yu)這些已經(jing)完成核(he)(he)(he)心(xin)(xin)(xin)業務(wu)(wu)領先(xian),正(zheng)在通過(guo)規模化邁上新臺階的(de)企業們(men)而言,勞(lao)動(dong)力就是核(he)(he)(he)心(xin)(xin)(xin)競(jing)爭(zheng)力。
勞動力管理,蓋雅搞得定(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