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nian)3月9日 /美通(tong)社/ -- 2022年(nian)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he)(he)國家(jia)庭教(jiao)育(yu)促進法》正式(shi)開始(shi)實施(shi),各(ge)界紛(fen)紛(fen)熱議(yi),提(ti)出錦囊妙計,幫助家(jia)庭教(jiao)育(yu)在社會(hui)的(de)熱切關注下得以有效推行。培生作為全(quan)球教(jiao)育(yu)公司,倡導終身學習,非常重視家(jia)庭教(jiao)育(yu),在這方(fang)面也曾經(jing)支持(chi)參(can)與過一些(xie)研究,借此機會(hui)和(he)(he)大家(jia)簡(jian)單(dan)分(fen)享相關內容(rong),希望對(dui)大家(jia)有所(suo)啟發。
當孩(hai)子需要(yao)專注做某件事,但注意力(li)容易被(bei)其它(ta)好(hao)玩的(de)(de)事情(qing)所吸引,家(jia)(jia)長如(ru)何(he)幫助他們抵制誘惑?當孩(hai)子成功或(huo)失(shi)敗時,如(ru)何(he)表揚他們的(de)(de)努力(li),而不(bu)僅僅是結果?當孩(hai)子具(ju)有(you)了(le)一個目(mu)標,但常常感到難以堅持,家(jia)(jia)長又如(ru)何(he)和他們一起循序(xu)漸(jian)進(jin),實現目(mu)標?
在題為《教育的行為洞察力 -- 家長、老師和學校領導的實用指南》(Behavioural Insights for Education – a practical guide for parents, teachers and school leaders)的報告中,可(ke)以找(zhao)到相關答案及方(fang)法。
該報告于2017年由培生和當時英國政府下屬的行為洞察工作組 (The Behavioural Insights Team) 共同發布。報告通過對學習行為嚴謹的研究、縝密的實驗和充分的證據,幫助大家理解父母和教師行為的細微差異如何能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產生巨大的影響,并向家長、教師和學校領導提供了用于幫助學生學習的實用指南和方法。采取這些建議不需要專業技能或知識,只需要人們愿意嘗試即可。
該報告主要涉及三大部分:家庭的行為洞察,課堂的行為洞察以及學校管理的行為洞察。其中,該報告在家庭的行為洞察部分,探討了(le)家長(chang)如何幫助(zhu)孩子(zi)“培養積極(ji)的思維模式和制定成功的策略”,提高(gao)他們的“非(fei)認知(zhi)技(ji)(ji)能(neng)”(有(you)時稱為“性格技(ji)(ji)能(neng)”或“軟(ruan)技(ji)(ji)能(neng)”),比(bi)如毅力、情商和創造力等(deng)。這些技(ji)(ji)能(neng)有(you)助(zhu)于激(ji)發學生的智(zhi)力,幫助(zhu)他們實(shi)現自己設(she)定的目(mu)標(biao)。
培養積極的思維模式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積極思維模式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里(li)所說的積極思維,并不僅僅指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而是指一個人具備以下能力:了解自己擁有的知識水平,能夠自如地向自己和他人提問,尋求答案,可以在挫折后重新振作,并在困難時期堅持下去。家長可以(yi)通(tong)過(guo)以(yi)下兩個(ge)方法來幫助孩子發展這些技(ji)能。
方法一. 學會對認知的思考(Thinking about thinking)
父母可以幫助他們的孩子發展元認知[1](Metacognition)技能,在幫助他(ta)們計(ji)劃如何填補知(zhi)(zhi)識空(kong)白之前,鼓勵(li)他(ta)們思考自己(ji)知(zhi)(zhi)道(dao)什(shen)(shen)么、不知(zhi)(zhi)道(dao)什(shen)(shen)么。父母可以利用(yong)日常對話,通過提問、激發(fa)好奇心來培(pei)養孩(hai)子的元認(ren)知(zhi)(zhi)技能。
比(bi)如,8歲的(de)Tom在學(xue)校剛剛學(xue)完了太(tai)陽系的(de)知識,回家(jia)后興奮(fen)地和父母(mu)分享,家(jia)長可(ke)以利用這個機(ji)會(hui),向Tom詢問(wen)一些(xie)與其相(xiang)關的(de)新(xin)知識。如果Tom知道地球是(shi)一顆行星(xing)(xing),并只有(you)一顆衛星(xing)(xing),家(jia)長可(ke)以問(wen):“還(huan)有(you)哪些(xie)行星(xing)(xing)?它們(men)也有(you)衛星(xing)(xing)嗎?”然(ran)后,Tom可(ke)能會(hui)提出自(zi)己的(de)問(wen)題,比(bi)如“所有(you)行星(xing)(xing)圍(wei)繞太(tai)陽公轉的(de)時間(jian)都一樣(yang)嗎?”家(jia)長可(ke)以鼓勵他思考更(geng)多的(de)問(wen)題,然(ran)后協(xie)助他回答這些(xie)問(wen)題。
經(jing)常這(zhe)樣,可以(yi)教會孩子使用一些方法(fa)和工具來(lai)評估和擴展知識,這(zhe)種技能可以(yi)幫助他們在今(jin)后的學習生(sheng)涯(ya)中解決更為(wei)復雜(za)的困(kun)難問題(ti)。
方法二. 理解努力的價值
父母可以利用“思維模式理論”(Mindset Theory)培養孩子的積極思維模式。目前存在“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和“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 兩種觀念。“固定思維”認為人天生具有某些擅長的技能,這些技能是不可改變的,當人們遇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可以放棄,轉而去做其它自己擅長的事情。而“成長思維”相信,每個人的能力不僅取(qu)決于天賦(fu),還取(qu)決于后天付出的努力,經過努(nu)力(li)能力(li)一定會得到提升。
“思維模式理論”告訴大家天賦并不是最重要的 -- 奮斗是學習的一部分,通過接受挑戰,可以提高技能,較大(da)程度(du)地釋放自己的潛(qian)能。
報告中(zhong)提(ti)供(gong)(gong)了(le)問(wen)卷,家長(chang)(chang)通過回答這些(xie)問(wen)題,讓他(ta)們能(neng)夠清楚地(di)了(le)解自己(ji)屬于哪(na)種(zhong)思維(wei)模式,因為他(ta)們的行為可以影響(xiang)到自己(ji)孩子思維(wei)模式的形成。報告提(ti)供(gong)(gong)了(le)一些(xie)建議,幫助家長(chang)(chang)培養(yang)自身及孩子的“成長(chang)(chang)思維(wei)”。
“成長思維”將成功歸因于學習。因此,一個人無需害怕失敗,因為失敗只是一個信號,表明需要(yao)更加努力、投入精力、花時間實踐并掌握新(xin)的(de)學(xue)習(xi)機會。經過這(zhe)些努力,他(ta)(ta)(ta)們相信(xin)可(ke)(ke)以學(xue)習(xi)更多技(ji)能或知識,從而提高(gao)他(ta)(ta)(ta)們的(de)表(biao)現。這(zhe)么做可(ke)(ke)以讓孩子(zi)們充分理(li)解他(ta)(ta)(ta)們在學(xue)習(xi)過程中具(ju)有(you)改變的(de)潛力,而不是把(ba)他(ta)(ta)(ta)們的(de)成(cheng)功或失敗歸因于膚淺的(de)標簽。
還有,當家長夸贊孩(hai)子的時(shi)候,要多使用“干得好!”、“你的努力終(zhong)于得到(dao)了(le)回報”這樣的語句,而不是(shi)夸他“你真聰明”“你簡直就是(shi)個天才”等。
父母給孩子很好的禮(li)物就是教會(hui)孩(hai)子(zi)熱愛挑(tiao)戰,在(zai)錯誤中(zhong)探索,享受努(nu)力,不斷學習。
制定成功的策略
什(shen)么樣的策略,能夠幫(bang)助孩(hai)(hai)子(zi)(zi)通往成功之路?父母可以幫(bang)助孩(hai)(hai)子(zi)(zi)培(pei)養“自我控制”和“毅(yi)力”等技能,讓孩(hai)(hai)子(zi)(zi)做好準備,隨時(shi)應對(dui)挑戰。
策略一. 保持專注
自制力(li)是(shi)保持專注的(de)一(yi)項重要能力(li),它(ta)與事業成(cheng)就(jiu)息(xi)息(xi)相關。一(yi)項研究(jiu)記錄(lu)了(le)一(yi)群10歲兒童的(de)自制力(li),然后調查(cha)了(le)他(ta)們在20年后的(de)表現。研究(jiu)人(ren)員發現,與自制力(li)較(jiao)差的(de)孩(hai)子(zi)(zi)相比,自制力(li)較(jiao)好(hao)的(de)孩(hai)子(zi)(zi)生(sheng)活得更(geng)健康、收入更(geng)高、更(geng)遵紀守法(fa)。
如何培(pei)養(yang)良好(hao)的自控(kong)力?
當孩子們了解自己一天具體的學習時間安排時,他們的學習注意力有可能更集中。所以合理安排家庭作業和休息時間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更好地調節他們的注意力。在考慮如何安排家庭作業和休息時間時,家長可以參考使用Pomodoro方法(即番茄工作法)。該方法由Francesco Cirillo發明于上世紀80年代,在執行一項任務時,設定25分鐘專注工作的時間,中途不受任何其它事情的打斷,然后定時短暫休息,再次開始,該方法簡單易行,可以很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還有一種方法是家長和孩子可以經常一起完成以下活動:步驟1:和孩子一起,寫下一些他們在學習中難以抗拒的事情,常見的誘惑是電腦游戲、手機和社交媒體。步驟2:針對每種誘惑,寫下孩子應對誘惑可以使用的一種策略。例如,如果他們被手機分心,他們可以關掉手機,或者把它放在另一個房間,或在他們寫作業時把手機交給家長(chang)。
以上(shang)方法不僅適用于學習(xi),在實現其它(ta)目標的過(guo)程中(zhong),如:健(jian)康飲食,鍛(duan)煉等同樣行(xing)之有效。
策略二. 堅持長遠目標
自制力可以幫助我們在受到誘惑時戰勝誘惑,“毅力”則指的是一個人對長期目標的熱情與恒心。一些早期研究表明,擁有毅力的人通常在婚姻、學業(ye)等領域(yu)更(geng)容易取得成(cheng)功(gong)。
如何提高毅力?最新研究表明,將具體的目標和正確的策略相結合,在短期內會有所幫助。報告中建議了幾項有助于幫助孩子培養長期目標的家庭活動,其中WOOP(Wish愿望, Outcome結果(guo), Obstacle障(zhang)礙(ai)(ai), Plan計(ji)(ji)劃)是一(yi)項四步驟練(lian)習,制定(ding)一(yi)個為(wei)期一(yi)個月的(de)目(mu)(mu)(mu)標(biao),家長(chang)可(ke)以(yi)與孩子一(yi)起(qi)完成該(gai)項練(lian)習,幫助他們(men)了解在追求(qiu)目(mu)(mu)(mu)標(biao)過程中面臨的(de)障(zhang)礙(ai)(ai),并(bing)制定(ding)一(yi)個行動(dong)計(ji)(ji)劃來克(ke)服這些問題。其中可(ke)以(yi)運用一(yi)些技巧,比如說一(yi)個孩子設定(ding)了目(mu)(mu)(mu)標(biao),但實現起(qi)來很費勁,那么父母可(ke)以(yi)幫助他把計(ji)(ji)劃細化到每(mei)天,讓(rang)他離目(mu)(mu)(mu)標(biao)每(mei)天都更近一(yi)點。
以上簡單分享了《教育(yu)的(de)行(xing)為洞(dong)察(cha)力(li)(li) -- 家(jia)長(chang)、老師和學(xue)(xue)校(xiao)(xiao)(xiao)領(ling)導的(de)實(shi)用指(zhi)南》報告中(zhong)有關家(jia)庭教育(yu)的(de)核心(xin)內(nei)容。報告描述了家(jia)長(chang)、教師和學(xue)(xue)校(xiao)(xiao)(xiao)領(ling)導在家(jia)庭和學(xue)(xue)校(xiao)(xiao)(xiao)融入行(xing)為洞(dong)察(cha)力(li)(li)的(de)實(shi)際方(fang)(fang)法,旨在提(ti)高學(xue)(xue)生的(de)非認知技能(neng)。盡管行(xing)為洞(dong)察(cha)力(li)(li)不(bu)是萬(wan)能(neng)的(de),但它極有可能(neng)成(cheng)為改(gai)變學(xue)(xue)生學(xue)(xue)習方(fang)(fang)式(shi)、教師教學(xue)(xue)方(fang)(fang)式(shi)和學(xue)(xue)校(xiao)(xiao)(xiao)管理方(fang)(fang)式(shi)的(de)催化劑。
“教(jiao)(jiao)育始于家(jia)庭”這句古老的格言蘊藏(zang)著很深刻的道(dao)理。家(jia)長陪伴著孩子(zi),從出生到成年,沒有人能比家(jia)長更懂自(zi)己的孩子(zi),所以(yi)家(jia)庭教(jiao)(jiao)育是“因材施教(jiao)(jiao)”的最佳實踐所在(zai),同時它也在(zai)考量(liang)家(jia)長,對每一(yi)位(wei)家(jia)長提出了更高的要(yao)求,家(jia)長也需要(yao)終(zhong)生學(xue)習,終(zhong)生成長,以(yi)勝任孩子(zi)的第一(yi)任及(ji)終(zhong)身導師。
在《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之際,市場涌現出很多亟待滿足的新需求,其中“家庭教育指導師”作為一個新的職業誕生了。培生在職業教育包括教師資質培養和早教方面有著成熟的產品和服務,期待和更多的合作伙伴攜手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市場。同時在家庭學習方面,培生也正在快(kuai)馬加鞭(bian),著手準備推(tui)出更多適(shi)合中國家庭學習的解決方案。
[1] 元認知是指反思自己的知識、行為和思想,并改變自己的行為以實現個人目標的能力 |
作者簡介:
Rachel Hopman-Droste是培生集團教育研究(jiu)與設(she)計部(bu)門專家(jia)。她精(jing)于利(li)用(yong)認知(zhi)和行(xing)為科學來提(ti)升學習體驗和學習成(cheng)效。Rachel擁有(you)猶(you)他(ta)大(da)學認知(zhi)心理學博士學位,在過(guo)去的(de)(de)(de)10年里,她致(zhi)力于將(jiang)心理過(guo)程研究(jiu)成(cheng)果轉化為現(xian)實世界的(de)(de)(de)洞察(cha),并推(tui)動這些實踐在基(ji)于實證的(de)(de)(de)高質(zhi)量學習設(she)計方面的(de)(de)(de)運用(yong)。
作者:Rachel Hopman-Droste博士,培生集團學習科學專家